跳到主要內容

避做福島大輸家 中國穩妥啟核電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8日 06:35
2012年10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1年半的安全檢查和評估後,中國日前重啟核電。暫不考慮內陸建站的區域佈局和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的技術門檻,體現了官方的審慎態度。但福島事件後民眾談核色變的心理障礙,將成為中國核電發展面臨的長期挑戰。


躍進放緩 福島事件警醒中國

在福島事件之前,中國核電正在醞釀一場「大躍進」式的發展。截至2010年底,中國已運營和核准核電機組4393萬千瓦。完成可行性研究,準備新上的核電項目總規模更是高達2.26億千瓦。


不過,與此同時,人才、裝備製造、運營維護等相關配套能力卻並沒有同步提升。為搶上頂目,一些地區放棄安全性更有保障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改用二代改進型。


考慮到上述核電安全運行的隱患,有專家建議官方將2020年的運行裝機容量總規模控制在1億千瓦左右,但這一呼聲很快被淹沒在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之中。


談核色變 中國或成最大輸家

不過,福島事件後,中國核電轉向全面檢查,「躍進」戛然而止。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官方已按下重啟鍵,但中國核電發展不可能恢復到過去速度,2020年裝機目標可能降至不到6000萬千瓦。


雖然福島事件對中國核電避免非理性發展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有專家提醒,若不能及時化解民眾的心理陰影,中國極有可能從福島事件的最大受害者變為最大輸家。


如何給福島事件定性是過去一年中國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若是天災,意味着中國也可能遭遇同類事件,核電發展前景黯淡;若為人禍,則意味着中國仍可發展核電,只需更加審慎。


有專家用三個「最」字為福島事件做了總結:最極端事故:一次四台機組捲入;最無恥行為:不給鄰國打招呼就向海洋傾倒污水;最無能政府:事故發生後先麻木不仁、後慌不擇路。


雖然在一番遮遮掩掩後,日本政府最終接受了「人禍」的定調,中國也對現有核設施展開全面檢查,但在很多人心中,核電站已從「聚寶盆」變成了「原子彈」,遭到各種理由的抵制。


比如說福鼎,無論專家怎麼論證安全性,當地百姓就是認定,福島出事,其「近親」福鼎也很危險。


彌補差距 中國穩步發展核電

雖然在福島事件後,一些國家開始了去核化進程,但對於中國來說,繼續大力發展核電是勢在必行的選擇。


從國際來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是核大國。其中,美國有104個核電站,法國有58個、俄羅斯有33個、英國有18個,中國排名墊底。


在國內,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在能源儲備下降、應急能力減弱的情况下,核電將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關鍵一環。


相比於已位居世界首位的水電風電,目前中國核電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1.8%,遠遠低於14%的世界平均水準。在立足國內的能源戰略下,中國核電未來料將繼續穩步發展。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