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入主白宮 還看俄亥俄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9日 06:35
2012年10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下周二(11月6日)便舉行,這場選戰不僅牽動美國人的心,也影響全球金融市場與地緣政治動向,本報由今天起推出「選戰現場」系列,記者親赴華盛頓等地現場觀察民主、共和兩黨競選工程,走訪專家剖析美國選舉政治特色與核心議題,探究兩名候選人奧巴馬與羅姆尼的施政異同以至大選結果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敬希垂注。


最新綜合民調顯示,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在全國支持率以輕微優勢領先,但爭取連任的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在決定勝負的「選舉人票」上佔優,令本屆大選可能重演12年前小布殊因得到過半數的選舉人票而擊敗得到較多普選票的戈爾,入主白宮的爭議結果。二人最近數周集中火力在投票意向不固定的幾個搖擺州拉票,中部工業大州俄亥俄更被許多觀察家視為本屆大選決戰地。「股神」巴菲特近日便預期,誰能請出最多俄亥俄居民出來投票,就能入主白宮。


俄亥俄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自1964年以來,從來沒有總統候選人輸掉此州後仍當選總統。截至上周五,奧巴馬和羅姆尼為競選而到該州的次數,分別達24次和33次。奧巴馬在俄亥俄的廣告支出達4928萬美元,羅姆尼亦投放了2623萬美元,兩人的金額均僅次投放於另一重要搖擺州佛羅里達的支出。


投票取態反映經濟情緒

奧巴馬的連任機會本來高唱入雲,惟他在10月3日的首場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中自毁長城,羅姆尼此後氣勢如虹。奧巴馬的致命傷在經濟。過去4年間,美國未能走出金融海嘯後高失業、工廠競爭力下滑、消費力弱等困境。而俄亥俄的投票取態通常反映選舉時的經濟情緒。2008年這裏的選民選擇了奧巴馬,2010年的國會選舉則轉投共和黨陣營。拜汽車與鋼鐵業復蘇所賜,俄亥俄失業率已由3年前的10.6%高峰跌至目前的7%,有分析認為,奧巴馬在2008年斥巨資搶救汽車業,挽救了俄亥俄州為通用汽車和佳士拿工作的85萬人,可為他加分。但7%的失業率畢竟仍屬高位。


民調轉向 不信奧救經濟

目前奧巴馬在俄亥俄支持率僅領先兩個百分點,較一個月前減少了足足8個百分點。其他搖擺州也出現類似情况。民調最近一個月的大轉向,反映許多搖擺州選民對奧巴馬的經濟政策並不太信任。艾奧瓦州發行量最大的報章昨天更宣布支持羅姆尼,是這間報社40年來首次在大選中投向共和黨陣營。報社認為,羅姆尼更能促成國會與白宮合作,而奧巴馬挽救經濟乏力。奧巴馬得以安慰的是,全美發行量第三大的《紐約時報》,表態支持他連任。


《紐時》挺奧 搖擺州大報撐羅

在總數不到10個的搖擺州中,佛州選舉人票最多(見表),但俄亥俄在這次選戰中的「關鍵少數」地位卻更明顯。奧巴馬目前推算可獲得的選舉人票達243張,距當選門檻僅餘27張,由於他在佛州民望落後,要維持勝算,先得保住俄亥俄的18張選舉人票。而羅姆尼若不想步戈爾贏得全國普選票但輸掉選舉人票的後塵,首要任務也是搶下俄亥俄。


2000年大選時,民主黨的戈爾在全美所獲選票雖然比小布殊多出50多萬張,但小布殊在官司戰後奪下佛州,以271張選舉人票驚險獲勝。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高爾斯頓(William Galston)稱,如果今天就投票,「這種結果不是預言,而是必會發生的事實」。


明報國際組

明報記者 余偉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