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信沒有人會願意把自己超過一半的身家,寄存在別人家中,然後幾乎終此一生也沒有查問過人家,到底自己的財產是否仍然存在。更有趣的是,事件的主角竟然同意,必須花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全數取回本來屬於自己的身家。這位事件的主角,正是德國。
德黃金儲備 七成放海外
全球第二大黃金儲備國德國,截至去年底止,共持有3396噸黃金。不過,當中只有三成黃金儲備存放在本國,其餘的因為歷史原因,多年來一直分別存放在紐約、倫敦與巴黎。當中僅存放在紐約聯儲銀行的黃金,便超過1500噸,佔德國黃金儲備總量的45.2%,持有的數量竟然比德國本土持有的還要多!
對於德國政客來講,國家的財產長期掌控在央行之手,總是讓人渾身不自在。誰曉得央行與央行之間存在多少利益瓜葛,不惜犧牲人民利益?德國為捍衛歐元區於既倒,隨時要把德國國民的血汗錢給押注下去,先確認自己有多少可押注的本錢亦無可厚非。
德國官方近日無緣無故提出要求德國央行盤點置放海外多年的黃金儲備;德國央行縱有微言,但最終只能無奈遵從。值得留意的是,德國央行最終只是提出,每年從紐約聯儲銀行運回50噸黃金儲備進行鑑別、查核與計算實質價值。如果以德國合共存放紐約的1500噸黃金計算,德國將需要30年時間,才得取回所有存放美國的黃金儲備。美國當然會同意容許德國每年只把價值約20億歐元的黃金儲備運回德國祖家,因為句句50噸黃金,對紐約聯儲銀行來說,絕對沒有難度。
黃金儲備 負債國又愛又恨
黃金儲備對於債台高築的已發展國家而言,是既愛且恨的資產:愛它因為它是力保國家經濟信譽的最後王牌;恨它因為它更加突顯了一國貨幣貶值的醜態,如果人民寧願用黃金而不再使用貨幣進行交易,這個國家的經濟基本上已經崩潰。
日本的量寬毒癮早已入骨,難以自拔之餘亦對振興日本經濟愈來愈沒有效果。美國、英國、瑞士緊隨日本之後,加入量寬大軍行列;歐洲央行雖然一直堅持沒有印銀紙擴大資產負債表,但它利用增加流動性的方式計劃無限量購買歐債,其實與印銀紙削弱貨幣信譽無異。黃金儲備對這些經濟大國來講,諷刺地反而成為支持這些國家的央行可以不顧後果地讓貨幣繼續貶值下去。
官方處置黃金儲備 金價每每大升
每當官方有處置黃金儲備的行動,之後金價都有顯著的升幅,一切來得太巧合:英國前財相白高敦沽售英國近六成黃金儲備後如是;2009年《央行黃金協議》(Central Bank Gold Agreement)續期限制成員國沽金規模後如是;去年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宣布運回海外黃金儲備後亦如是。今次輪到德國盤點黃金儲備,是否意味另一次巧合的出現?又是否意味主要貨幣貶值的風氣將要惡化?
王冠一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ww.wongsir.com.hk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