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土儲數據錯漏百出 必須改正挽回信心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29日 06:35
2012年10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7月4日梁振英政府上任第4日,當時的發展局長麥齊光回覆立法會時披露,空置的政府土地中,被列作住宅用途的有2153.7公頃,這是當局首次公布政府空置土地詳情,提高了市場透明度,方向正確,值得肯定;不過,《明報》偵查報道發現,有關數據錯漏百出,政府必須盡快改正,以免影響公眾對政府數據及處理土地房屋政策的信心。


香港有無土地荒,應否填海造地開發鄉郊,是極具爭議話題,但憑空討論意義不大,政府公布土地數據,讓公眾有一個譜,為社會展開知情的討論創造了較有利的條件。


近年樓價不斷飈升,一個重要原因是曾蔭權任內忽視土地問題,令人質疑香港「不夠地」,「麵粉」供不應求,「麵包」價格自然拾級而上。如果土地儲備數據透明,公眾看到土地儲備足夠,「麵粉」供應源源不絕,炒賣「麵包」的空間便會大為收窄;如果土地儲備短缺,填海造地開發土地也有較強的理據支持。


可惜政府今次公布數據有欠周詳準確,非常不專業。例如今年7月4日麥齊光指出,空置的政府土地中被列作住宅用途的共有2153.7公頃;但10月17日新任發展局長陳茂波回覆立法會時又指出,經扣除道路、斜坡等地後,可建住宅官地共有1324.4公頃,其中丁屋地佔932.9公頃,一般住宅則只有391.5公頃。


同時,政府公布的數據未有包括坐擁龐大土地儲備的公營機構,包括港鐵及市建局,而單是港鐵的沿線物業發展地皮已有近90公頃。而根據本報今日的偵查報道,政府公布的391.5公頃也是錯漏百出──例如多名高官的官邸、一些落成不久的公屋、部分架空鐵路橋底,甚至個別已出售的土地,也被列為「空置住宅官地」;據專業人士估計,最終可用的只有大約150至190公頃,令土地儲備由足夠6年使用減至不足3年。這些錯漏,令到政府公布的數據所能反映香港土地供應的真象大打折扣。


土地及房屋政策是梁振英政府的重中之重,上述數據的錯漏,令人覺得兒戲。若政府連數據也不能準確掌握,又如何能為社會制訂長遠的土地供應政策?梁班子必須責成相關官員盡快更正,詳細列出政府及其他公營機構可用土地的準確數據,重建公眾對政府資訊的信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