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關廁所是很多父母拿來處罰孩子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對付小小孩。
「你再哭,你自己做錯事了,還哭這麼大聲。」父母一氣,就拉着小孩往廁所裏,如果小孩不進去,大人的火氣就更大,然後小孩就會像一個被拋出的鉛球,被甩進廁所裏,再「碰」的一聲用力關上門。然後,孩子在裏面哭得半死,大人在外面氣得半死,到底這種對誰都沒好處的管教方式,是誰發明出來的呢?
為什麼是廁所,不是廚房或卧室?我猜因為,從前的廁所是家裏最低下、最惡心的地方;將一個人丟進那樣的空間,隱含着貶低的意味,「讓你跟廁所一樣臭死、髒死,自生自滅好了」。
沒有自信的孩子
所以,我們養出了一堆對自己沒自信的孩子。孩子,天生是喜歡自己的。亦因此,教養的工作,有時候不是「要」做什麼,而是「不要」做什麼。
當小小的孩子已經泣不成聲了,我不能想像在這個節骨眼上,為什麼大人還可以狠心地將小孩關進廁所裏?最後,你還不是要去開門,將小孩帶出來。然後呢──因為威脅的教養方式,對小小孩當下一定奏效──你就以為孩子怕了,下次不敢了,所以沒事了。
可是啊,這就是最典型的、最掩耳盜鈴的教養方式了。
孩子學到了什麼呢?即使孩子不再犯了,請問﹕你知道孩子是因為真心悔改而不再犯,還是因為你的威脅所以不再犯了呢?哪一個,才是你要的呢?
「汪老師,我會關小孩入廁所,是因為女兒曾說,她不怕爸爸罵,只怕關廁所(她是很酷、個性很硬的孩子,只有關廁所才會大哭)。以前,我曾請她進房間想想,沒想到,她竟在房間裏玩起來了。所以我才選擇關廁所。」
我要說,這個小孩啊,下次請學聰明一點,自己的「弱點」不要讓爸媽知道,不然他們不只不體諒你,還會反過來利用它來對付你。
個性很硬的孩子都承受不了的教養方式,大人還繼續使用,會不會有點不好意思?如果是我的孩子,我疼惜他都來不及了。我們忘了自己小時候多怕一個人上廁所嗎?
「怕」,是父母習慣用的教養手段。但是,請仔細再想清楚一點﹕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到底是什麼?絕對不是「怕」。
小孩都會做錯事,做錯事都會哭,等他哭完再好好說道理就好。或許大人也沒發現,當你送小孩去關廁所的時候,就是你拿小孩沒辦法的時候。當教養已經走到無路可走,通常,就是我們走錯路、要回頭的時候了。
作者為旅港台灣親子博客紅人,著作銷量合共達四十萬,育有兩名兒女
汪培珽 http://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