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芝加哥老家撐奧熱情不再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31日 06:35
2012年10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若以為芝加哥作為奧巴馬老家,選舉氣氛一定會很濃烈,那就錯了。走在市中心街頭,你不會見到什麼競選橫額和海報。無論從報章電視還是芝加哥居民口中,都不難察覺到,即使是芝加哥人,對奧巴馬的狂熱濃情也早已轉淡。畢竟,過去4年美國經濟是這麼糟,「Change 」這個口號的魔力早已不再靈光了。


芝加哥下午的氣溫只有8℃,即使穿了厚衣,走在街上也有寒風刺骨的感覺。但是在市中心,記者偶爾仍會見到拿着寫有「homeless、hunger」一類字眼卡紙的人,瑟縮街角。他們明顯不似一般港人心目中的典型流浪漢。就在奧巴馬全國競選總部前的一個街口,記者便見到一名貌甚年青、相信不過40歲的中年漢,穿着一身至少算是整潔的衣服,頹然低頭蹲在路邊請求施恩。在較近地鐵站的一角,記者也見到一名穿著綠色外套的中年婦人坐在路旁,前面則放着一隻小紙杯。對於手上拿着的「hunger」卡紙,婦人顯得有點尷尬,有時鼓起勇氣放在腳前,有時卻將它「收收埋埋」。


失業率達8% 中年人街頭行乞

他們為何潦倒街頭,外人未必會明白,但在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後,不少中產和中低收入人士陷入失去住屋和工作的困境,卻是事實。根據9月份數字,芝加哥的失業率仍高達8%,較全國平均的7.6%要高。1年前,芝加哥的失業率更一度達到10%。就業低迷,樓市疲弱,經濟不振,正是過去4年美國經濟的寫照,亦是令政敵質疑奧巴馬能否拯救經濟的重要原因。


選奧巴馬無懸念 報章不重報道大選

當然,作為傳統上的「藍州」(親民主黨州份),奧巴馬要在芝加哥和伊利諾伊州勝出,可說沒多少懸念,這相信也是為何在芝加哥打開電視機,看到的競選廣告,絕大多數都是關於國會和地方選舉,屬於奧巴馬的競選廣告可謂少之又少。翻開周一的芝加哥報章,頭版新聞離不開颶風襲美,又或是美式足球賽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算是市內主要報章吧,想看大選新聞?勞煩翻到內版第9第10頁!小報格局的《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s)所關心的大選消息,更是暗諷奧巴馬競選團搶票無所不用其極,竟然規定伊利諾伊州的支持者,若想取得下周二大選日的奧營選舉之夜派對入場券,就必須答應在關鍵州威斯康辛幫手當兩更義工拉票(每更時間約2至3小時)。


由於今次選舉派對之夜移師室內(奧營稱是擔心天氣),最多只能容納1萬人,肯定沒法與上屆多達24萬人在Grant Park見證奧巴馬創造黑人歷史的場面相提並論。但就算派對選址不變,奧巴馬支持者會否如此踴躍,也實在是個疑問。


大學校園奧巴馬熱潮不再

4年前,無論是芝加哥還是美國其他城市的大學校園,都掀起了「Obamamania」旋風,校園內四處可見奧巴馬的競選海報和政治集會,甚至有奧巴馬學生聲援會,但今年要找個對大選很熱心的大學生,卻難如大海撈針。在市郊的Elmhurst College,有學生便直言,今年要在校園找一兩張奧巴馬或羅姆尼的競選海報橫額都不容易,政治學者更認為,現時大學生更關心經濟何時才能改善,自己會否一畢業便失業。


當然,這不是說芝加哥人全都變得政治冷感。正於芝加哥大學當博士生的Jackson向記者說,身邊一些同窗朋友今年仍有留意選舉消息,例如3場競選辯論,有同學還會相約回家一起觀看,他們普遍都不覺得奧巴馬這4年做得很差,反而覺得羅姆尼不太可信。另外, 一些政治立場鮮明的小商戶,也會在店舖門前張貼奧巴馬的宣傳海報作為表態。但芝加哥人對奧巴馬的熱情,無可否認是冷卻了。


明報記者 余偉邦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