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七旬李氏夫婦,退休10多年來靠子女供養和生果金度日,一心以為下年3月2200元到手,可「鬆動些飲餐茶」。豈料長者生活津貼未必能於10月通過,感到「明明袋咗落袋都拎番」。他更為窮困「老友記」憂心,盼議案盡快獲通過。
75歲的李樹源,與妻子同住上環約300呎舊樓自置單位,10多年來積蓄花得差不多,近年開始領取生果金,每月合約2180元,他計算過自己是合資格領長津。為省錢,兩人常到附近聖雅各福群會的長者中心吃廉價飯。
李伯坦言,子女每月給家用數千元,不是最窮的一群,未至於等長津的錢「開飯」,但仍對白白損失額外千多元不快,「我們要想想其他長者,有很多真的很需要錢,期望早點落實」。近日政府頻頻在電視廣告推銷長津,李伯與友人沒想過長津發款至今無期,「應該已袋咗,現在又說什麼反對」。
「全民退保應分開討論」
李伯認同政黨力爭全民退休保障,但認為應分開討論,「津貼是一件好事,退休保障也是一件好事,但應先做好一件才做另一件」。他對長津被拖延失望,「好無奈,我們沒權說有或沒有,只能聽天由命」。
另外,現年68歲的梁伯,退休多年領取生果金,63歲的妻子要當散工,掙取月薪約3000元,子女因生活環境欠佳,較少給家用,幸而兩老早年購入舊樓單位自住,毋須承擔貴租。他對長津至今未有定案感到失望,「現在每月的錢都花光,本來多了些,有機會儲蓄一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