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早前結束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政府收到逾萬份意見書。發展局長陳茂波昨透露,有意見認為新界東北應「斬件」分三區發展,當局亦認同分期發展較有彈性,並會考慮若增加坪輋/打鼓嶺發展密度和房屋單位量,會將討論多時的北環線重新上馬。
陳茂波昨到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交代規劃最新進展,他重申,東北規劃並非「割地賣港」,所建住宅會供港人居住,公營房屋比例將佔一半以上,私樓會以中小型單位為主,並引入「港人港地」。他稱,現階段未能「一刀切」說會做100%或90%港人港地,因為東北發展區要到2022年才開始有人入住,到2031年社區才全面成熟,10幾年間市場變化可以很大,當局暫時要有彈性。
有議員建議將東北三區「斬件式」發展,「先易後難」,先發展古洞北、粉嶺北等較多擬建住宅單位的區域,坪輋/打鼓嶺則押後。陳茂波首次透露,當局亦視「斬件式」發展較富彈性﹕「分期可因應實施過程中實際環境和變化,令步伐也好、規模也好、配套發展也好,都有多些空間和靈活性。」
增建屋將重新考慮北環線
他又提到,若在坪輋/打鼓嶺增加房屋密度和住宅量,目前的交通配套不太可行,故若要增加居住人口,交通配套如暫時擱置的北環線(即將西鐵線錦上路站及東鐵線落馬洲支線連接)亦可重新考慮,當局對此暫時持開放態度。
至於新界東北區內有不少農民希望繼續耕作、村民要求「不遷不拆」,助理規劃署長李啟榮表示,據初步了解,現時在新發展區有200戶農民、55公頃常耕農地,當中22公頃將受東北計劃影響,當局會在塱原以及虎地坳保留54公頃農地,供打算復耕戶使用。但由於當中不少地目前並非空置,當局正與漁護署和食物及衛生局,嘗試在周邊範圍物色合適農地。
倘村民被逼遷 「政府無乜可以做」
陳茂波則承認,由於目前未進入傾談賠償和搬遷的階段,不宜做任何戶藉登記,故若現時村民被逼走,政府「無乜」可以做,希望發展商本着良心,不要逼農戶遷走,而若村民遭無理逼迫,可找社署幫忙,遇到不法的行為,警察亦會協助。他又說,政府目前未計劃採取傳統新市鎮收地模式或公私營合作模式,會繼續聽取意見。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