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孩子分離焦慮 多給情感支持(5-8歲)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31日 06:35
2012年10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兒子4歲多了,慢熱又自我中心。由他八九個月大開始,已不斷帶他與人見面,又上playgroup等,但愈大反而愈害羞。應怎辦好?


性格愈敏感愈易焦慮

兒童期出現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的徵狀很常見。一般從6至9個月的嬰兒開始,與自己依附的人分離時會有很明顯的焦慮反應,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也會產生警覺,並拒絕接近,這情况尤以3至5歲最明顯。例如孩子上幼稚園要與主要依附者如媽媽分離時,有些幼兒會大哭大鬧,抓着媽媽不放、發脾氣、纏得不可開支;即使勉強放下他,他也可能靜坐不語、不聽指令、不合作,很難參與小組活動。不過,幼兒期過後,隨着孩子漸漸成長和熟悉環境,分離焦慮也會自行緩解,而不致演變成病態,影響身心成長。


面對孩子出現「分離焦慮」,不少爸媽擔心料理不周,令孩子留下陰影;又怕照顧過猶不及,影響發展。其實在幼兒情緒發展過程中,人人皆會出現分離焦慮,是孩子認知概念變化的過程,屬正常現象。依據孩子不同性格,相對產生的反應也不同,例如先天氣質較纖細、敏感的小朋友,焦慮情况便可能較嚴重。


宜多正面鼓勵

另一方面,生活環境和親子關係,亦和分離焦慮有密切關係。若家長平日過度保護,凡事呵護備至,很少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事,這樣很容易令幼童產生過度依賴心理,自然難與父母分開;若親子關係過於疏離,幼童亦可能因為缺乏安全感和渴望得到爸媽的關注,反而比其他孩子出現更嚴重的分離焦慮。


因此,建議爸媽先採取觀察態度,不要過度緊張,更不要以嚴厲方式糾正幼兒,避免加劇他的焦慮現象;同時,爸媽此時應特別注意孩子的情感需要,在他焦慮時,平靜給他一個擁抱,再以堅定的口吻說爸媽愛他,希望他能開心地跟小朋友一起學習玩樂。另外也可嘗試以下方法﹕


●推動正向思想:爸媽切忌以「你這樣哭鬧真令人討厭」、「這樣沒人跟你玩」、「老師也不理你了」等負面說法來嚇唬他。爸媽宜在日常強調上學是很有趣、好玩的事,可以認識很多玩伴,老師又會教不同的遊戲方法。讓孩子感到爸媽也很期待他回家時能分享所學,甚至教爸媽玩,使他有學習目標,分散焦慮離別的心情。


●提前觀察環境﹕孩子性格慢熱,前往新環境參加活動時,可以提早抵達,甚至事先帶他到目的地附近走一趟,讓他熟悉環境,告訴他那裏有好多小朋友,務求讓他嚮往自己也能樂在其中。


●遵守約定﹕和孩子分離時,應清楚告訴他何時爸媽回來接他,然後就把他交給老師,平靜地離開,直到約定時間,按承諾出現接他。


●堅持到底﹕不要因為孩子吵鬧就放棄與他分開,應耐心鼓勵他,盡量清晰說一次安排好的路線圖,有信心他一定做得到,安撫情緒之餘,堅持他盡力而為就能成功,引導他參與活動。


資料提供﹕如家心理服務臨牀心理學家姜源妮博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