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9歲兒子到現在作文仍是「數白欖」階段,看本地報紙比書多,未知是否因此他的文章總是枯燥無味。別人都說看得書多,文章才寫得好。每次到圖書館,頁數少就嫌幼稚,厚書又說太厚,要不就只借《多啦A夢》和《老夫子》漫畫。怎樣吸引他看書呢?
看來這孩子並非不喜歡閱讀,只是他喜好多啦A夢和老夫子這類漫畫書,不是成人心目中強調能提供學習、觀摩典範的書種,因此我們常常誤解這些書對孩子增長知識沒什麼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幽默風趣的漫畫可以培養出孩子樂觀的個性,例如,多啦A夢和大雄為了應付種種難題,不斷想出可行或不可行辦法的過程中,充滿童趣,點子又有創意;老夫子面對社會種種現象時,洞悉時事利弊,充滿生活智慧。
過程歡愉 增學習動力
試想想,孩子最渴望的,不正是和好朋友分享有趣見聞嗎?當孩子閱讀多啦A夢和老夫子時,就吸收了漫畫中的想像力與創意,解決難題的小智慧,推動他們在日常自主學習,通過練習去蕪存菁,把有用的知識內化。孩子在過程中得到的歡愉感、成功感,將成為他們繼續學習新知的推動力。所以,積沙成塔,不要阻止孩子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啊!
孩子看報章,可見他對閱讀文字有興趣,也能從中認識、掌握傳遞的信息,並重視所得到的這些資料,才會不斷閱讀下去。
選優質報章 一同閱讀
家長要注意的是,他閱讀的報章應該以提供準確的新聞報道、事情動向和過程為要,文字處理也應正確無誤,報道理念、論證也力求全面、持平和客觀,就是上好的閱讀材料。除了評論文章分析獨到,能提供多角度思考,一些描述人物的專題故事也很好讀,對提升寫作大有幫助,而家長也要考慮孩子的理解能力能否配合。建議媽媽在報章上找出一些有趣的生活小品,每天跟孩子一起閱讀,一方面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的類同遭遇,聯繫起孩子的想像,欣賞作者的「生」「動」描繪,孩子明白這樣表達能引起趣味,潛移默化下,當自己寫作時也不期然想運用一些切實場景的詞彙以令自己的文章生色;另一方面,當孩子領會到善用詞彙的好處,他也會自然希望把握更多,有助提高他的閱讀動機。
媽媽可選擇不同類形的專欄,有些介紹新興的玩意,有些介紹新書動向,以輕鬆心情朗讀,並一起分享讀後感,集合起來,已經恍如閱讀了一本書,孩子不就已經回歸到文字閱讀上嗎?喜歡閱讀的人,當需要抒發個人感受或描述事情經過時,會不期然使用覺得精彩和印象深刻的字句來輔助描寫,寫作能力也就提升起來了。
資料提供﹕親子共讀專家菜姨姨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