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積金局非執董倡金管局推指數基金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31日 20:42
2012年10月31日 20:4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貼近大市波動的指數基金因管理成本低,管理費亦較低,然而在強積金計劃500多個產品中,只有不足4%是指數基金產品,至積金局近年大力鼓勵,數量才於近年逐漸增加,但管理費仍較外國零售指數基金高出約5倍。積金局非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建議金管局主動推出相關產品,推動行業競爭以拉低管理費。


積金局發言人回應稱,近年開始鼓勵受託人推出低收費指數基金。自去年起審批新的成分基金申請時,若新選擇非緊貼指數集體投資計劃,申請人須解釋為何不選用指數基金。另局方認為強積金與一般零售基金性質不同,受託人工作涉及法定程序,兩者收費不宜直接比較,又強調強積金計劃的投資選擇,必須較審慎及具保護性,但局方仍對社會不同意見持開放態度,以作檢討。


指數基金管理費較低

相比由基金經理積極買賣的主動基金,指數基金與恒生指數等掛鈎,走勢與大市波幅相同。因只需經電腦確保基金持股比例合乎掛鈎指數,節省人手下故能減低管理費。強積金計劃內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約為0.9%,比股票基金一般超過1.5%低。


整體表現勝股票基金

標準普爾曾發表報告,比較指數基金與主動管理的股票基金表現,發現前者能貼近大市表現,後者有九成跑輸大市,故指數基金整體表現較佳。美國銀行前董事韋志堅指學術界一直有研究,多數結果均發現受主動管理的基金整體表現無法跑贏大市。


據消委會報告,523個強積金基金中,只有19個指數基金;以55個香港股票基金為例,指數基金雖佔14個,僅得4個營運超過3年,部分資產更低至100萬港元,普及度偏低。另外,強積金內指數基金約0.9%的管理費,亦比零售用的恒生指數基金可低至0.15%,或美股指數基金的約0.2%高出逾3倍(見表)。


中大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基金公司可從指數基金獲取的利潤較低,故無誘因推出相關產品。積金局非執行董事、立法會議員黃國健指有七成強積金由大型機構控制,要推動競爭及推出低收費產品必須由政府出手。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海外指數基金管理費可如此低,香港也可以,政府可擔任先行者角色,為打工仔提供低管理費的基金選擇。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慈明認為,政府若主動推出指數基金,涉及放棄市場主導的政策轉向,影響深遠。她反建議積金局考慮降低門檻,令更多產品能加入強積金計畫。


明報記者 曾安迪 錢瑋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