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以舊校舍改建而成的慈恩學校,大部分學生均為「多重殘障」,但醫療配套大為不足。慈恩學校地下走廊兩側分設男女廁,但每間課室內都要設「廁櫈」供學生如廁,校長林展光表示,洗手間與課室距離不一,行動不便的學生如廁要由兩名教師領行,目前每班只有兩至三名教師及助理,人手上難以處理,課室內的「廁櫈」可切合輪椅學生的需要,且能訓練學生自行如廁的能力。
林校長又說,為免學生尷尬,他們特別製作一張上半面為輕紗、下半面為布料的「拉簾」作遮掩之用,若遇上男女同學同時間「人有三急」,則會以教學用的白板在中間分隔,成為臨時男、女廁格。他期望可改善設備,「比較理想做法係兩間班房中間有個廁所」。
課室放置醫療設備
學校醫療配套不足,教職員亦在課室內花盡心思,放置多種特殊設備,如附有軟墊的企箱,以及由治療師自製的企架,讓下肢不便的學生在課間訓練肌肉,另設附有魔術貼的木櫈,以防好動的學生「郁手郁腳」。林校長指有學生需插胃喉、氣管穿刺或長期臥牀,治療師會設置一張機動企牀,「咁細間課室可以做好多樣嘢」。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