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姐,你點太多了。」侍應彬彬有禮地說。他說的是,我剛點的早餐——乳酪和Egg benedict,看起來不怎樣,就只是忘了身在美國,所謂的分量,跟我們習慣的認知有進出。顧客永遠是對的道理,是許多人的經營智慧,但事實上,顧客未必總是對,我作為顧客,就很清楚了。
浪費等於豪華想法落伍
侍應好言相勸的事,發生在芝加哥的半島酒店。其實他沒有必要勸阻,反正錢照付,酒店有進帳,我吃不完食物,跟他的工作完全沒有相干,他的「多言」甚至有可能惹來「我喜歡呀,我點什麼,拜託你就寫什麼」類型的刁難回答。所以,這就讓我更喜歡這實事求是的坦誠勸告,免得浪費,這才是五星級的態度,浪費等於豪華的想法,早已經落伍了。
會好言相勸,都是心地善良、實事求是的性情中人,在香港,其實也有這些善良的老闆和伙計,他們餐廳大多人情味豐富。去了一次,通常都喜歡回去。
吃光光有難言的滿足
過猶不及皆不好,剛剛好是最完美的狀態。眼闊肚窄可能是現代人的通病,大學時代,有課堂教我們餐桌禮儀,什麼時候用什麼刀叉,吃完了該怎樣放,餐巾怎麼用……可是卻沒有人教我們點算自己的食量需要。尤其面對琳瑯滿目的自助餐枱,眼睛受到色彩香氣迷惑,不自覺地全都想試,結果全都拿了一點點放在盤上,也結果,最後留下一大堆食物。
在日本酒店,人家的早餐自助餐,每個男女老少都能把自己盤上的東西吃光光,每次看到都心裏讚歎。我是得到許多失敗教訓,才懂得拿揑分寸。由於為免失禮不好意思,會硬把盤上的東西都吃下去,結果飽到不行,現在終於知道了多士只能吃兩片,牛排我只能應付200克。
科學家、心理學家早就說了,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充滿盲點,記憶不靠譜;愛吃傷害健康的食品;根本談不上理性,很受別人與外界影響……會說不,至少能審慎處理被挑撥起來的高漲食慾,都是一次理性的小勝利。每次在自助餐,看到自己吃光光的碟,都有種難言的滿足。
文、圖 黃潔玲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