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昨日公布最新的製造業數據顯示經濟正企穩回暖,主要反映大企業經營狀况的10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結束連續2個月位於50以下的衰退水平,回升至50.2的擴張區間;較反映中小企業情况的匯豐中國PMI雖未升至擴張區,但已創8個月來新高。不過,有學者指出,內地經濟遠未走出幽谷,出口不振、產能過剩等隱憂未解,非如表面風光。
新訂單指數 5月以來首擴張
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的官方PMI,各細項卻見回暖(詳見表)。當中,生產指數錄得52.1,按月升0.8個百分點,反映製造業生產意欲加強,新訂單指數更有50.4,是5月以來首次重上50水平,顯示企業已重啟訂單。
謝國忠:外貿疲弱 產能過剩未解決
從第3季數據到10月PMI,中國經濟似乎已重拾上升軌道,經濟師亦對此流露信心。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就認為,數據顯示中央前期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增長企穩的態勢有所明確。
然而,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對中國經濟陰霾盡除表示保留,一方面通脹可能隨着QE3而重來,而且不少行業的產能過剩未有解決,外貿疲弱及地方債過高等結構性經濟問題也不見有改善,「就像股市只是炒作消息,內裏其實沒有起色」。
事實上,雖然新增訂單有好轉,但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5個月於50以下的收縮水平,出口形勢始終不樂觀。像出口大省廣東,省內多個城市的年度出口增長目標恐難達到,廣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肖振宇早前便表示可能要向省政府提出將該市10%的出口增長目標下調至5%至6%左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