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港鐵南港島線位於金鐘的工地早前發現藏有百年海堤古蹟,發展局文件昨日披露,港鐵聘任的考古學家認為殘存海堤零碎,且位於擴建工程施工主要位置,不宜原址保留,建議改用照片、繪圖及文字方式保存;古蹟辦研究後雖同意有關處理,但反建議將部分海堤石塊保存下來,日後再利用和詮釋,獲港鐵同意。發展事務委員會將於本月27日就相關事宜討論。
暫不公開相片紀錄
本報曾嘗試向古蹟辦及港鐵取得已保存的石塊相片,但港鐵發言人回應指出,目前港鐵仍就夏慤花園工地進行相關「考古觀察」和記錄工作,在工程進行後,才可連同報告交給古諮會,並公開給公眾監察;古蹟辦則稱,需向港鐵取得相關相片。
港鐵去年進行南港島線工程時,在金鐘夏慤花園地底發現19世紀中期的海堤石塊遺蹟;但港鐵在今年9月才向古蹟辦匯報事件,雙方沒向外公布,被質疑隱瞞公眾。
發展局昨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查詢時終於交代,當局指去年5月港鐵地盤施工時,港鐵有委聘考古學家並向古蹟辦遞交牌照申請;至今年9月25日,古蹟辦接獲港鐵通報發現遺蹟,翌日委派古蹟辦內部具專業考古學訓練的人員實地視察,並與港鐵專家討論,其間雙方均認為被發現的建築構件不屬威靈頓炮台,是19世紀中期的海堤。
學者籲古蹟辦增透明度
港鐵的專家其後建議,由於海堤零碎,不宜原址保存,建議利用其他方式如照片、繪圖等記錄,古蹟辦雖同意建議,但亦希望港鐵將部分石塊保存下來以便日後研究;到本月18日,古蹟辦再派人視察亦未有發展。
當局指出,港鐵已將狀况良好的遺蹟存放,但文件就未有交代港鐵是否有延遲通報。古諮會成員兼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表示,相信古蹟辦專家有一定專業,故處理遺蹟方式未必有誤,但建議古蹟辦日後應增加透明度,發現懷疑古蹟時,盡早向公眾交代。
暫不公開相片紀錄
本報曾嘗試向古蹟辦及港鐵取得已保存的石塊相片,但港鐵發言人回應指出,目前港鐵仍就夏慤花園工地進行相關「考古觀察」和記錄工作,在工程進行後,才可連同報告交給古諮會,並公開給公眾監察;古蹟辦則稱,需向港鐵取得相關相片。
港鐵去年進行南港島線工程時,在金鐘夏慤花園地底發現19世紀中期的海堤石塊遺蹟;但港鐵在今年9月才向古蹟辦匯報事件,雙方沒向外公布,被質疑隱瞞公眾。
發展局昨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陳家洛查詢時終於交代,當局指去年5月港鐵地盤施工時,港鐵有委聘考古學家並向古蹟辦遞交牌照申請;至今年9月25日,古蹟辦接獲港鐵通報發現遺蹟,翌日委派古蹟辦內部具專業考古學訓練的人員實地視察,並與港鐵專家討論,其間雙方均認為被發現的建築構件不屬威靈頓炮台,是19世紀中期的海堤。
學者籲古蹟辦增透明度
港鐵的專家其後建議,由於海堤零碎,不宜原址保存,建議利用其他方式如照片、繪圖等記錄,古蹟辦雖同意建議,但亦希望港鐵將部分石塊保存下來以便日後研究;到本月18日,古蹟辦再派人視察亦未有發展。
當局指出,港鐵已將狀况良好的遺蹟存放,但文件就未有交代港鐵是否有延遲通報。古諮會成員兼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表示,相信古蹟辦專家有一定專業,故處理遺蹟方式未必有誤,但建議古蹟辦日後應增加透明度,發現懷疑古蹟時,盡早向公眾交代。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