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政府突出辣招,樓市交投急跌,撻訂和減價成交也開始出現。筆者接受電台訪問時被問及對樓市意見,有問樓價開始受壓,會否反而是用家入市的時機?筆者就指出,買樓除了看客觀的樓價升或跌,很多時是極個人的事,中大亞太研究所剛完成的一項有關市民置業心理調查,或許有助我們了解人們現時買樓的目的和心態,從而有助分析樓市的未來走向。
該電話民調在今年10月22至27日進行,訪問對象為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共有710個成功訪問樣本。政府在訪問期間的10月26日宣布推出額印(SSD)加強版和非港人買家額外印花稅(BSD) ,因此民調應可反映香港市民在辣招推出前後的置業心理狀態。
六成市民重視上車 愛買樓收租不及一半
結果顯示,60.7%的受訪者認為,對他們來說,擁有自置物業屬於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表示「一半半」的有30.1%,只有7.7%認為不重要或非常不重要(見圖1)。當受訪者被問及是否同意「要安居樂業,就要住自置物業」時,回應沒有出現一面倒贊成的情况:同意的有49.3%,不同意的有19.0%,表示「一半半」的則有29.9%。此外,過去自置物業通常被認為是中產階級的象徵,但調查顯示這種看法現時似有所改變。只有36.6%的受訪者同意這種說法,不同意的有30.7%,而認為「一半半」的則有29.9%(見圖2)。
這次研究亦調查了受訪者是否同意坊間一些對自置物業的看法。在自置物業的好處方面,60.4%的受訪者同意,擁有物業較易找到結婚對象,不同意的有17.2%,感到「一半半」的有19.3%;69.0%的受訪者贊同長遠來說買樓勝過交租,不同意的只有7.7%,表示「一半半」的有20.7%。不過,對於樓宇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市民則並不如想像中進取和樂觀,只有略少於一半(46.3%)的受訪者認同買樓收租較其他投資方法優勝的說法,不同意的有16.9%,而態度猶豫,即表示「一半半」的則有32.3%。在買樓的壞處方面,40.6%的受訪者同意買樓的投資風險很大,如有機會成為負資產,21.4%表示不同意,感到「一半半」的則有33.1%;同意供樓對生活造成很大負擔和壓力的受訪者則佔大多數,有77.2%,不同意的只有5.4%,表示「一半半」的有15.2%。
辣招減需求 也減供應
看過調查後,筆者認為,若調查結果真的能反映實况,市民在辣招前熱切買樓,未必是因為媒體或分析所說的「安居樂業」的傳統觀念。不過,市民確是傾向認同有樓會較易找到結婚對象,而買樓長遠確是勝過租樓。如此,若樓價逆轉,人們的買樓是熱情,是否也可以突然逆轉呢?尤其是當樓價和租金由升轉跌,買樓長遠勝過租樓的想法便也可出現改變,對樓市構成新的壓力。
筆者就認為,辣招一出,固然會綁死新買家3年時間,但也令業主放售單位的意欲減少,因他們會覺得落車容易上車難(未賣樓可隨時賣樓,但賣了後再上車,卻會被綁3年)。兩種力量較量,最終結果仍待觀察,但當樓價跌了一成或成半以上,誰又會冒險買樓呢?因此,市場承接力可以在樓價跌了一成或一成半突然消失。
辣招後 港人深圳睇樓增兩成
政府雖然大力打壓住宅樓市,工商物業市場卻不受新印花稅影響,有炒家隨即大手掃入商舖、乙級商廈,甚至車位。另外,新措施或會冷卻內地人到香港買樓的熱情,卻也會增加港人北上置業的興趣。
美聯表示,該公司對客戶的民調顯示,香港辣招出台後,內地買家心態發生顯著變化,在229個有效調查樣本中,顯示不再考慮購買香港物業的內地買家佔3%,半年內不會購買的為62%;視乎樓價走勢再作決定的為35%。
該公司認為,調查反映內地買家暫時選擇觀望,未來樓價走勢成為他們是否購買香港樓盤的重要依據。同時,根據美聯中國統計,從政策出台至今,內地買家於香港睇樓量銳減九成,接近零成交,可見香港新政威力不可小覷。另一方面,政策亦引發新的現象:港人到深圳看樓數量劇增。
截至本周三的資料顯示,港人前往深圳睇樓增兩成,成交則增了一成。另外,新政出台以前,美聯深圳平均每周接待約40批香港客戶,且以租賃居多;新政後5天,則接待有近50批香港客戶,購買與租賃意願比例各佔一半,並促成了5單成交。
撰文﹕陸振球
該電話民調在今年10月22至27日進行,訪問對象為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共有710個成功訪問樣本。政府在訪問期間的10月26日宣布推出額印(SSD)加強版和非港人買家額外印花稅(BSD) ,因此民調應可反映香港市民在辣招推出前後的置業心理狀態。
六成市民重視上車 愛買樓收租不及一半
結果顯示,60.7%的受訪者認為,對他們來說,擁有自置物業屬於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表示「一半半」的有30.1%,只有7.7%認為不重要或非常不重要(見圖1)。當受訪者被問及是否同意「要安居樂業,就要住自置物業」時,回應沒有出現一面倒贊成的情况:同意的有49.3%,不同意的有19.0%,表示「一半半」的則有29.9%。此外,過去自置物業通常被認為是中產階級的象徵,但調查顯示這種看法現時似有所改變。只有36.6%的受訪者同意這種說法,不同意的有30.7%,而認為「一半半」的則有29.9%(見圖2)。
這次研究亦調查了受訪者是否同意坊間一些對自置物業的看法。在自置物業的好處方面,60.4%的受訪者同意,擁有物業較易找到結婚對象,不同意的有17.2%,感到「一半半」的有19.3%;69.0%的受訪者贊同長遠來說買樓勝過交租,不同意的只有7.7%,表示「一半半」的有20.7%。不過,對於樓宇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市民則並不如想像中進取和樂觀,只有略少於一半(46.3%)的受訪者認同買樓收租較其他投資方法優勝的說法,不同意的有16.9%,而態度猶豫,即表示「一半半」的則有32.3%。在買樓的壞處方面,40.6%的受訪者同意買樓的投資風險很大,如有機會成為負資產,21.4%表示不同意,感到「一半半」的則有33.1%;同意供樓對生活造成很大負擔和壓力的受訪者則佔大多數,有77.2%,不同意的只有5.4%,表示「一半半」的有15.2%。
辣招減需求 也減供應
看過調查後,筆者認為,若調查結果真的能反映實况,市民在辣招前熱切買樓,未必是因為媒體或分析所說的「安居樂業」的傳統觀念。不過,市民確是傾向認同有樓會較易找到結婚對象,而買樓長遠確是勝過租樓。如此,若樓價逆轉,人們的買樓是熱情,是否也可以突然逆轉呢?尤其是當樓價和租金由升轉跌,買樓長遠勝過租樓的想法便也可出現改變,對樓市構成新的壓力。
筆者就認為,辣招一出,固然會綁死新買家3年時間,但也令業主放售單位的意欲減少,因他們會覺得落車容易上車難(未賣樓可隨時賣樓,但賣了後再上車,卻會被綁3年)。兩種力量較量,最終結果仍待觀察,但當樓價跌了一成或成半以上,誰又會冒險買樓呢?因此,市場承接力可以在樓價跌了一成或一成半突然消失。
辣招後 港人深圳睇樓增兩成
政府雖然大力打壓住宅樓市,工商物業市場卻不受新印花稅影響,有炒家隨即大手掃入商舖、乙級商廈,甚至車位。另外,新措施或會冷卻內地人到香港買樓的熱情,卻也會增加港人北上置業的興趣。
美聯表示,該公司對客戶的民調顯示,香港辣招出台後,內地買家心態發生顯著變化,在229個有效調查樣本中,顯示不再考慮購買香港物業的內地買家佔3%,半年內不會購買的為62%;視乎樓價走勢再作決定的為35%。
該公司認為,調查反映內地買家暫時選擇觀望,未來樓價走勢成為他們是否購買香港樓盤的重要依據。同時,根據美聯中國統計,從政策出台至今,內地買家於香港睇樓量銳減九成,接近零成交,可見香港新政威力不可小覷。另一方面,政策亦引發新的現象:港人到深圳看樓數量劇增。
截至本周三的資料顯示,港人前往深圳睇樓增兩成,成交則增了一成。另外,新政出台以前,美聯深圳平均每周接待約40批香港客戶,且以租賃居多;新政後5天,則接待有近50批香港客戶,購買與租賃意願比例各佔一半,並促成了5單成交。
撰文﹕陸振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