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口節點密集出現 內地生育政策或調整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4日 06:35
2012年1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來,伴隨着生育率下行、人口紅利消減,人口政策的調整一直是內地各方熱議話題。10月末,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一份建議開放居民生「第二個」的報告把討論推上一個新的高潮。


生育率下降 內地人口14億封頂

在一些專家看來,目前內地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增長過快轉為人口紅利的過快消減。


支撐上述判斷的是超低的生育率資料。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郭志剛教授透露,內地總的生育率目前已經下降到1.6,低於正常情况下人口更替2.1左右的水準。這意味着從今以後,每一代人都將比上一代少。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則表示,中國生育率從七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在降,本世紀以來基本處於1.4與1.5之間。按照這些指標推算,中國人口將在2022年到達峰值,且只有13.8億,遠低於人們的預期。


轉捩點密集 未富先老考驗中國

人口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有兩個關鍵的節點。一個是勞動力開始出現短缺的劉易斯拐點。在這個節點後,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會呈現出持續上漲態勢。另一個則是勞動年齡人口開始絕對減少的「人口紅利盡頭」。


從「劉易斯拐點」到「人口紅利盡頭」間的這一段路程,是一個國家發展轉型的關鍵窗口,這個窗口的持續時間在每個國家都各不相同。


專家分析,中國近鄰日本的劉易斯拐點出現在1960年,其人口紅利盡頭是在1990年。正是這30年的窗口,讓日本躋身發達國家行列。韓國的劉易斯拐點出現在1970年左右,其人口紅利盡頭約在2013年,這意味着韓國擁有的窗口也長達四十年。


相比於日韓,中國的情况並不樂觀。蔡昉分析說,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出現在2004年,而中國人口紅利的盡頭可能會出現在2013年,這意味着中國只有區區9年的時間窗口,容易陷入未富先老的窘境。


放行「第二個」 政策鬆動效果難料

在這種情况下,人口政策的調整就顯得迫在眉睫。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日前發布了一份集納20多位人口學者政策建議的報告,提到了包括調整生育政策、投資健康和教育、注重農村地區兒童發展、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人口流動、激發老齡社會的發展活力、促進性別社會平等和加強家庭發展等7個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在全國分步實施放開「第二個」的生育政策調整方案。蔡昉表示,目前官方可能做的就是將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可以生兩個孩子的「雙獨」政策改為夫妻雙方任何一個是獨生子女都可以生兩個孩子的「單獨」政策。


雖然有專家表示,目前年輕人的觀念已經較老一輩大有不同,即便是放開政策,許多夫婦也不一定願意多生孩子,但他們亦認可,在生育率大大低於預期的情况下,越晚放開「第二個」就會越發被動。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