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理性對待「半自由行」 擇優而轉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5日 06:35
2012年11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強積金攻略〕強積金費用高、表現參差,被社會各界詬病多時,可能有不少人對其早已死心,愛理不理,但「半自由行」上周實施,正予大家一個機會用行動表達不滿。不過,變更強積金受託人時有不少要注要的地方,尤其面對積金受託人花多眼亂的優惠,要理性看待,才可真正得益。


據積金局資料,變更受託人的轉移程序一般需時約6至8個星期,令人擔心期間會出現投資真空期,若遇上市况大幅波動,造成「低賣高買」現象,因此可能應該待市况淡靜才行動。


不過,筆者認為若已有決定,大家不妨迅速行動。整個轉移程序可能較長,但基金一沽到一買的實際所需要的時間約一周多,即使出現低賣高買,一周多的市場波幅應不會太大。反之,若現時投資的基金表現長期大幅跑輸同業,延誤行動,很大機會繼續跑輸,倒不如及早轉換,及早享受投資回報。因此,選擇優質的基金,比待轉移時機更重要。


善用夏普比率 判斷基金表現

至於如何選擇基金,大家的着眼點可能是回報,但年期及波動性也不容忽視。要明白,不同的基金在不同市况,表現也會有差異,一隻投資風格平穩的基金,可以在平穩及逆市中跑贏大市,但遇上大升市時便可能跑輸;同樣地,進取的基金或可在大升市跑贏,但遇到市况逆轉便大幅跑輸。因此,不應單憑某一段時間判斷基金好壞,參考回報應以1年至3年,甚至5年表現進行比較,同時也要利用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比較基金風險回報表現。


夏普比率是衡量每單位風險所能換得的超額回報,比率的數字愈高,表示基金經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愈高,投資價值自然較高。部分積金受託人的網站,有披露旗下基金的夏普比率,大家可作比較。


此外,選擇新的受託人時,不應只着眼其某一、兩隻基金表現,也要留意是否有其他表現同樣較佳的資產投資可以選擇。畢竟,隨着投資者年紀日長,投資目標及可承風險出現變化,或是經濟周期不同,都有不同的資產配置需求,因此受託人有不同資產,包括債券及股票的優質基金可供選擇,同樣重要。若每每因一時資產配置而經常變更受託人,所造成的費用及時間耗損,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合併保留帳戶 慳管理費

除了基金表現,基金收費也是重要考慮一環,尤其供款以10年計,收費相差1%,在複式計算效應下,結果可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近期不少積金公司各出其謀推出優惠搶客,令大家心動,但魔鬼在細節當中,要認清條款才可行動。若要「慳錢」,擁有多個保留帳戶的市民,應該把握優惠,整合帳戶,然後把資金搬到收費較低、而表現亦較好的積金受託人,一方面可避免各戶口規模太小,被相對較高的管理費蠶食,同時可以方便管理。


自製平均成本法 平衡風險

此外,若本身僱員供款戶口已累積一定規模,在轉移時採取有效入市策略,或可提高回報。例如,在轉換時,先把資金放在新計劃內低風險貨幣基金,再分成某份數如6份,再定期買入基金,自製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效果,即低位購入更多基金單位,高位購入較少單位,以平均買入成本,避免高位撲入。但缺點是在旺市時機會成本較高,因放在貨幣基金的資金,會損失升市投資回報機會。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