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建築:有絕招防保障房拖數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5日 19:35
2012年11月05日 19: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與本港公屋、居屋功能相似,內地保障房在近年的建設逐步升溫。意欲將保障房業務打造為未來盈利增長點的中國建築國際(3311)近日指出,相較常規的現金工程,保障房「建設-移交(BT)」形式帶來的利潤率更為理想,但因為政府「拖數」風險更大,建築商也需格外小心。


今年首9月,中國建築基建投資新簽合約總值為123.4億元,按年跌23.7%,其中保障房佔到78%(96億元),按年升幅反而超過37%,與基建板塊的低迷對比鮮明。


如政府違約 建商可售房

由於不能根據建設進程收回工程款,BT形式令政府在保障房項目竣工時違約「拖數」的風險增加。中國建築天津公司總經理趙凱在上周展示項目時表示,集團目前所完成的保障房項目中,從未出現政府違約先例,這主要由於政府在合約中受到擔保條例制約。「政府以自身土地為項目作擔保,一旦違約,我們有權要求它以低至六成的折讓價強制拍賣土地,從而還款。」趙凱還透露,在極端情况下,合約甚至允許建築商將已建好的保障房作為商品房出售。除此以外,集團本身也會注意選擇經濟穩定、政府收入來源分散的地區開拓市場,以降低「踩地雷」風險。


中國建築助理總經理周志軻則指出,集團未來仍然只會專攻BT保障房。「事實上,中建國際在大部分城市的保障房毛利率均能實現10%以上,這既高於集團香港工程7%左右的水平,也遠遠超過國內商品住宅的2至3%。」與此相應,項目資金「只進不出」確實給項目過去兩年的財務帶來壓力,但隨着愈來愈多項目開始回款,財務負擔已經開始緩解。


愈來愈多項目回款 紓解財務負擔

「根據我們在第一線的感受,政府對保障房的渴求比之前任何時候都高。」周志軻提醒,即使政府明年保障房開工套數較今年的700萬套調低,也不意味對此重視減少。「只因此前落下的進度太多,過去兩年才要加大開工力度。」同時,隨着過去兩年超過1700萬套的累積開工數目,5年3600萬套新開工的目標已經不成問題,也可能令政府目標放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