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5年香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公屋、居屋和私樓都十分缺乏。在供不應求的情况下,公屋輪候冊的輪候宗數於今年6月達到接近20萬宗的歷史新高,而私人房屋市場的價格持續上升,令很多中產及大部分年輕人都無法置業。在房屋問題上,長者、劏房、板間房,牀位及首次置業問題較受社會關注,政府亦正積極研究解決辦法。反而,青年人面對的居住問題,過去較少深入探討,導致社會了解不足,容易產生誤解。
申請公屋 引致誤解
近年不少大學生未畢業就申請公屋,令社會感到不滿,認為年輕人應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努力解決居住問題,不應太早申請公屋,影響有真正需要的市民。事實上,在2012年3月31日公屋輪候冊上的88,300名非長者一人申請者中,登記時為學生的申請者逾2萬人,更使到社會人士認為年輕人濫用公屋資源。
我個人也不同意大學生申請公屋,因為公屋首要是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低收入基層市民。若公屋被濫用,真正有需要的市民就難以上樓。其實,在配額及計分制下,每年公屋只編配不多於2000個單位予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年輕大學生根本沒有機會上樓。况且,大學生畢業後工資很快超過每月9200元的公屋入息限額,不符合申請資格,所以並不存在公屋資源被濫用的情况。
至於居屋方面,年輕人申請居屋也不少。但因為社會普遍認為一人申請者特別是在學或剛畢業的年輕人的置業需要較低,所以一人申請者的選樓次序較後而成功申請機會也很低,就以2010年房委會推出的最後一期剩餘居屋為例,白表1人申請者根本沒有機會揀樓。
租貴價高 難以立室
對於絕大部分年輕人來說,居住是一個極難解決的問題。公屋的一人申請者的入息上限是每月9200元,二人家庭申請者是每月14,116元。絕大部分畢業後工作的大學生及畢業後工作數年的中學生根本不符合申請公屋的資格。
既然公屋無望,年輕人就要在私人市場租樓或置業。但是,今天租金昂貴,租約期滿又不一定可獲續約,獲續約又面對大幅加租,對於收入不高的年輕家庭有很大壓力。置業夢更難實現,普通一個住宅也要幾百萬元,三成首期要過百萬,大部分年輕家庭及年輕人都難以應付。
居屋置貸 助年輕人安居
對於年輕家庭及年輕人來說,公屋並不是亦不應是解決年輕人居住問題的選擇。反而,在私人市場租金高昂、樓價高企下,政府應推出居屋及免息或低息貸款用以協助年輕人解決居住問題。不少工作了一段時間的年輕人面對置業最大的困難是首期,免息或低息的置業貸款可協助年輕家庭及中產人士上車。每年5000個的居屋數目有限,不能幫助有需要的年輕家庭及中產人士,但加建居屋需要大量土地及財政資源,而且數目過多會影響私人房屋市場。反而,置業貸款所需資源相對較少,而且置業貸款可促進需求,而居屋及置安心則增加供應,可平衡市場供求,令市場更穩定。有一點我要特別說明的是置業貸款要待市場的住宅供應充裕時才可推出,以免推高樓價。
雖然上屆政府忽略了年輕人的居住問題,導致了今日年輕人的困難,但行政長官梁振英十分重視年輕人的居住問題,他領導的新政府上任不久即推出全面資助興建青年宿舍及5000個白表免補價購買居屋的措施,而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指出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將研究及檢討年輕人的住屋需要。我深信在行政長官梁振英的領導下,新政府必能制訂及推出有效措施,協助年輕人解決居住困難。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