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星期日的區議會補選,三分之二的鞍泰區選民求變,選擇泛民主派候選人,民建聯的前任議員破產兼牽涉多宗誠信問題,符合「失德定律」:現任區議員犯錯引發的補選,其陣營必大幅跌票,以往錦英、南昌中、翠灣等補選無一例外。最好的機會,卻遇上最壞的結果,民主黨與新同盟協調失敗,以1443、1329票敗於民建聯的1488票,即使民建聯少了1000票,卻能打破定律當選。
兩幫人事前事後對罵不斷,他們都是我的好友,我無力無意也沒資格搞清誰對誰錯,只希望大家想想支持者看在眼裏怎麼想。兩位候選人用心參選、打好選戰,街坊把政權交替的希望寄託在我們身上,但竟因為內訌,泯滅了街坊的寄託,我覺得,我們辜負了選民的期望。這也是我對近年內訌愈演愈烈的厭惡,難道再沒有合作的可能嗎?
結果還是回到能否協調的命題。我明白以往由民主動力帶頭協調,已盡最大努力,但鞍泰的經驗顯示,愈來愈難獲得各方認同。要解決問題,除非各泛民政黨共同重組協調機制,以下是一些可能:
1. 國際關係重視多邊協商多於單邊外交解決爭議,每個政黨應各派一名代表組成仲裁小組,容許更多第三方代表判斷爭議選區,爭議需以過半數表決解決;
2. 現行機制規定上屆三成得票率的政黨,可優先派員出選,但這忽視了持續服務的重要性,法律觀點重視實質多於名義佔有,可考慮加入如落區時間、民調、服務計劃等評分,以求更綜合評估資格。
有一位朋友在選舉後想起明朝如何覆亡:明朝宗室自北京陷落後流落各方,在各處建立政權,可惜諸如唐王、魯王,卻爭論誰屬正統多年,同室操戈,結果被清軍逐個擊破。我們根本可以選擇不重演歷史。如果連合作的誠意也拿不出,如何叫選民相信我們可以帶動轉機?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