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終審法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昨指出,一國兩制「50年不變」將於2047年屆滿,一國兩制的去向及未來,需要早於2047年,甚至在大約2030年就需要解決。他認為只要香港市民能夠認同一國與兩制在憲制構思中是同樣重要、不可分割,他有信心香港能維持法治和司法獨立。
對港維持司法獨立有信心
李國能昨出席港大法律學院「鄭裕彤教學樓」銘謝禮,致辭時提到內地經濟迅速發展,香港在抓緊契機的同時,亦需要根據《基本法》處理政制演變帶來的衝擊,在改變過程中,香港「必須堅定不移,維持以法治為核心的司法獨立」。他認為這核心價值「永遠不能被動搖,更絕不容被侵犯或改變」。
他又指出,「今天的學生到我這刻的年紀,我們應該是在21世紀中的2050年代」,而一國兩制50年不變這限期於2047年屆滿,「一國兩制的去向及未來,得要早於2047年,恐怕在2030年左右便得解決」。
最近退休的終院前非常任法官包致金,以「暴風雨來臨」形容目前香港一國兩制情况,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建議終院法官改為全由中國公民擔任,但李國能昨和出席同一場合的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楊鐵樑均不肯評論事件。
對於李國能指要提早解決「50年不變」,身兼全國政協的民建聯主席譚耀宗認為沒有這樣的需要,他認為「50年不變」只行了15年,「還有一段時間都未到2047」,不需要太早處理。他說希望李國能的言論不會影響一國兩制,但認為李有言論自由。
譚耀宗張志剛:不需太早處理
行會成員兼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說,不論從敏感程度和國家發展兩角度看,皆看不到處理2047年「50年不變」的屆滿,難度會比97年回歸高。他認為2047不涉及兩個政權,理應較易處理,對是否要提早17年處理「50年不變」問題有疑問。他期望李國能應提出理據,但強調意見不代表行會立場。
本身為資深大律師的梁家傑認為,不認為李國能提出2030年解決「50年不變」的年份太重要,他相信李只是留意到這個世代的大學生,在2030年將是「當紮之年」,期望他們能在捍衛法治和司法獨立等重要核心價值上擔當重要角色。
影響按揭地契 陳文敏贊成早處理
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認為,很多銀行按揭都是以25年作年期,並以地契為基礎,若這些抵押失效,銀行便會完全沒有保障;而新界地契期限亦只到2047年,故很可能會出現失效情况,很多大型土木工程合約有20、30年,如迪士尼合約已橫跨2047年,故2030年才討論「50年不變」已算遲起步,可以更早處理。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