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發展局長陳茂波昨突然拋出兩項房策新招,表明正考慮在勾地表中,將部分未被勾出的地皮用作興建公屋和居屋。他並披露,36幅將改劃為住宅用途的「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其中的大部分,撥作興建7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有測量師認為,土地供應有限,政府以私樓地皮換公營房屋的做法亦無不可,不過,他形容此舉是「雙刃劍」,呼籲政府要謹慎處理。
立法會發展及房屋事務委員會昨舉行聯席會議,議員提出將部分長期閒置於勾地表、未被勾出的地皮,撥作興建居屋。發展局長陳茂波回應時首次承認當局正考慮有關建議,「勾地表入面的土地,並不是說絕對不可轉做公營房屋」。他表示,過往政府有先例是將部分勾地表地皮撥作興建公屋,但政府會考慮此舉對私人樓市的影響,當局已收到議員的質詢,下周三會提供更多資料。事實上,政務司長鄭月娥擔任發展局長時,曾兩度將4幅勾地表內的地皮改劃作公營房屋。
林鄭掌發展局時有先例
陳茂波透露,為增加公營房屋比例,當局決定將早前宣布更改為住宅用途的36幅政府用地,把其中的7000個單位用作公營房屋,佔整體原定1.19萬個私人單位的59%;餘下4900個則仍然興建私人單位。該36幅土地之中,至今仍有26幅需先更改規劃用途,才可作住宅發展。
同一場合的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表示,當局將繼續物色土地興建公屋,而新居屋的落成,亦會是促進公屋單位流轉的一大途徑。
政府地改住宅 公營佔六成
前特首曾蔭權去年10月宣布復建居屋時承諾,於2016年起的4年,將有1.7萬個居屋單位應市。張炳良舉例指,這1.7萬個新居屋單位落成後,預料有一半、即8500個會是綠表人士申請,屆時便可騰出8500個公屋單位。
長策成員﹕何文田將軍澳較可行
本報翻查政府現有的勾地表,綜合房協主席鄔滿海及長策會成員蔡涯棉的看法,二人均認為,4幅將軍澳的地皮以及2幅何文田地皮轉為公營房屋的可行性較大(見表),估計可撥出約1萬個私宅單位轉為公屋和居屋。
鄔滿海指出,過往政府亦有嘗試將私地變公屋,或公屋變私地,認為若根據市民和社會需求,適時調配的做法可以接受。他說,將軍澳地皮改劃成居屋的可行性較大,因為新市鎮有較好的社區配套,興建居屋問題不大。
蔡涯棉倡先招標 流標方撥地
蔡涯棉則認為,若勾地表地皮未被勾出,政府應先主動招標,招標後市場若沒有反應,才應考慮撥出用作居屋。他稱,這樣做是避免市場有錯誤信息,認為政府為增加居屋而犧牲私樓,變相刺激私宅樓市。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表示,政府此舉等同「取締」私樓地皮去興建居屋,屬於「雙刃劍」,「現時居屋及私樓的需求均等,若政府過分傾斜一邊都不是好事」。他認為,政府最多撥出地皮興建2000至3000個單位即可,否則過分減少私樓地皮,只會導致私樓市場出現壓力。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