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英設計大師獨愛香江牙籤樓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3日 21:35
2012年11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負責設計倫敦奧運聖火盆、上海世博英國館的英國設計大師Thomas Heatherwick,上周訪港宣揚「英國創意」。他接受專訪時透露,自己來港80多次,最喜歡還是本港舊區建築和一幢幢見縫插針的「牙籤樓」(單幢樓),恍如「植物生長」般自然。對於不少人批評牙籤樓「又高又窄」不美觀,他並不同意,反認為刻意減低樓宇高度、擴張「城市邊界」,雖增加空間感和減少高樓密集,但會令香港缺乏美感和活力。


曾被《泰晤士報》評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奇才」的Heatherwick,因建築設計出人意表而聞名(見另稿)。42歲的他成為世界各地「搶手貨」,目前上海、香港也有項目邀請他參與,當中包括上環酒店的設計、金鐘太古廣場的翻新工程,以及稍後與太古地產的合作項目。


設計根據個別城市特色

上環的酒店現時已完成打樁,稍候便會展開建築工程。Heatherwick說,他特別將酒店的保險箱、電視機、衣櫃等造型做於外牆,讓路人從外面就知道酒店裏會有什麼,設計的靈感正是上環乾貨店門前懸掛的鹹魚、臘味和門牌。


別人覺得他的設計「特別」,Heatherwick則認為,或許是因為他每一次的設計,均因應個別城市的特色塑造,做得「與別不同」。他舉例說,現時香港有不少大商場,不少的佈局,甚至連進駐的名店,都與世界各地的大商場十分相似,若建築設計師只是參考前人的設計,或商場的「傳統」模式,就很難會有突破。


Heatherwick說,全球化帶來很多好的東西,但亦令很多事物單一化,有時候去到某一個國家城市,他都總會覺得「若我20年前來,這地方一定會更吸引」,「群眾總是會想找新鮮的東西,否則為何需要旅遊?設計師自己的生活應要艱苦一點,才能有所不同」。


「生活艱苦 才能有所不同」

他又不忘讚美香港,笑言首次來到已愛上這個地方,認為港人相當幸運,居於一個相當「有活力」的城市,「每一幢高樓矮樓,有牙籤樓也有舊樓,高低不同,很像植物生長,很美麗;背後有一座座大山丘做背影,就像大劇場的佈景板,引人注目」。


削減密度減本港活力

成長於倫敦的Heatherwick說,與其他大城市不同,香港市區人口密度高,建築物向高發展,房間面積卻恰巧地能符合人的體積需要。若刻意削減密度,如減低樓宇擴張市區的界線,反而會令本港的活力減退。他期望未來能參與本港的基建設計,讓公眾欣賞到他的作品。


明報記者 鄭穎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