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世敏﹕香港教育界的聲音 我們的政府聽到了嗎?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3日 06:35
2012年11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2012年11月2日,香港教育界一個最歷史性的星期五。


超過200多位中學校長齊集立法會門外宣讀聲明,然後分批出席一連兩天教育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就應對學生人口下降問題發表意見。


究竟整個教育界想向我們的政府說些什麼?我們的政府聽到了嗎?

教育界為何發聲

早在2010年初,當教育界開展與教育局商討應對學生人口下降,即率先提出了「把握機遇,優化教育」的目標。教育界要面對的不單單是統計數字問題,更重要的是教育質素問題。


校長們在學校前線,親身看到當前各種教育問題,深深感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壓力和需要。學生人口下降,可以引發教育倒退的大災難,也可以是提升教育質素的黃金機會。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善用機遇,及時推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教育界關心什麼

作為教育工作專業團隊的一分子,校長們關心所有學生,包括自己學校和其他學校的學生,關心所有照顧他們學習和成長的老師,關心所有學校和整體教育的發展。校長們特別關注下列互為影響的問題:


1. 新高中學制自第一屆推行以來,課程、評核和升學出路等多種困難及挑戰不斷湧現。面對大規模的教育變革、急劇的社會轉變帶給青少年的衝擊,教育界必須建設穩定和健康的教育環境,努力專注做好份內工作。


2. 為照顧不同背景、能力和興趣的學生,我們需要多元類型的學校,各自發揮獨特的角色。經過多年行之有效的經驗累積,這些不同類型的學校在照顧不同組群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已出現相當高程度的分工和專業化,不輕易互相替代。


3. 教育是人對人的工作,在學生個別差異不斷擴大的情况下,教師需要更佳的課堂環境和更多時間,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育界所提出的逐步彈性降低每班學生人數,有助增加學生參與課堂互動,並讓教師騰出更多空間加強師生關係。


4.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是盛載師生感情的社群,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故事和母校回憶,每一所學校的生命歷史都必須得到尊重。我們不能今天建學校,明天拆學校,後天又重建合併。政府要做好規劃,對教育負責。


5. 學校要持續發展和優化教育,必須吸納和保留人才。由於學校班級數目與教師人數掛鈎,班級數目假若大幅被削,有志教育者將難以入職,優秀教師亦隨時被迫離職,而教育局剛公布的延長超額教師年期便化為空談,學校專業團隊將出現嚴重斷層。


教育界對政府的期望

國際知名教育變革學者Michael Fullan及Ben Levin各自總結英國與加拿大教改經驗之後不約而同地指出,政府政策的整全性及協調性至為重要,在促進專業發展以推動課程改革的同時,必須投放足夠資源改善教育生態及學校教學環境,而過程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學校前線教育工作者必須獲得充分的專業信任。


殷切期望政府當局信任教育界,信任校長老師的專業和熱誠,真心真意聽取教育界的意見,將人口下降的危機轉為優化新學制的機會。要保學生,就要保老師、保學校,這樣才能保教育、保香港。


作者為11月2日200多位中學校長之一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