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者談「素」﹕齋,初一食到初七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3日 06:35
2012年11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資料提供﹕吳瑞卿博士

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先後主修歷史及中國文學,曾於中大崇基學院擔任學生輔導與通識教育工作。1988年移居美國後從事翻譯及廣告創作。


素食,俗語又稱「食齋」,吳瑞卿在《食樂有文化》一書提及兩者不相同﹕「『齋』字源出於佛教,僧人以過午不食為『齋』。其後,施給僧人的財物飯食名為齋,供奉神佛的食品也叫齋,稱為『齋供』。佛教徒食齋,除了是不殺生,更有虔誠之意,齋戒沐浴表示淨心。」


現時亦有不少人每逢初一十五「食齋」,除此以外,廣東人過年亦會「食齋」。「廣東人的過年齋菜,主要材料有冬菇、雲耳、金針菜、腐竹、髮菜、紅棗、白果(銀杏)、薑等,但最奇怪的是加入蠔豉……母親在大年夜燜一大鍋齋,年初一開始,每頓飯就取些齋加入黃芽白、粉絲、慈菇再煮,有時還加點生菜(萵苣)。齋可以從年初一吃到年初七……過年每頓飯都大魚大肉,整天糕點零食不停,大家胃納都膩了,到吃飯時,最受歡迎的通常是那盤齋。新年食齋其實是非常健康的習俗。」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