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避駐軍掣肘華四線保能源供應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02日 06:35
2013年02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近年輸入能源需求愈來愈大,但面對美國近年的圍堵策略,中國近年正試圖擺脫對馬六甲海峽這條咽喉之道的依賴,當中有中緬、中俄、中國與中亞等3大組石油天然氣運輸管道先後去馬。隨着中國公司掌管瓜達爾港,一條中巴跨境能源管道似乎已初露端倪,但有專家指,在美國和印度施壓下,這條管道能否建成仍是未知之數。


南海問題催新航線迫切性

目前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和運輸方式都很單一,六成都是靠油輪從中東經馬六甲海峽送到中國。隨着南海問題國際化,北京政府也意識到開闢新運輸途徑的逼切性。因此,過去幾年中國積極與緬甸、俄羅斯和中亞國家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等合作興建能源管道,並已相繼落成或開始動工,而中國和巴基斯坦也有進行類似計劃。


早在2009年,「民營石油第一人」龔家龍掌控的中國長聯石油控股就曾計劃在瓜達爾港建造一座大型煉油廠,此外,中國和巴基斯坦還計劃沿喜馬拉雅山脈修建一條石油管道,將中東的原油從瓜達爾港直接輸送至中國西部。事實上,從新疆喀什到中國東部港口要3500公里,從喀什到瓜達爾只有1500公里,中國援建瓜達爾港,將有助於中國開發大西北。不過,合作計劃最後卻迫於美國政府指中國「試圖用一條『珍珠鏈』串起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給印度套上絞索」的政治壓力而告吹。


美印力阻「珍珠鏈」絞索成形

內地《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一名人士指出,在瓜達爾港興建輸油管道,雖然理論上可行,但短期內應很難實現。而影響這一宏大工程的關鍵因素在於地緣政治的博弈,其中來自美國和印度的關注無疑是形成政治阻礙的重要原因。瓜達爾港與霍爾木茲海峽以東相距僅624海里,是中東產油區和人口稠密的南亞地區的連接之地。巴基斯坦《觀察家報》說,對於中國接手瓜達爾,美國會視之為對華盛頓全球戰略的挑戰,印度則感到不利本國穩定,俾路支省分裂勢力則會擔心資源流失。文章甚至認為,美印有可能因此支持俾路支分裂勢力,該組織曾通過襲擊阻止中國與當地的經濟合作。


對於中國被指借收下瓜達爾港完成「珍珠鏈」戰略大計,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學者葉海林表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企業在海外的經營活動,以往經常「被軍事化」,今次也可能難逃被誤解的命運。他指出,問題不在於中國不可以在經濟合作中附加戰略目的,而在中國一直沒有做到「企業經營活動與國家戰略意圖的完美契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