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志森﹕奶粉荒也不能放棄香港的核心價值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05日 06:35
2013年0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奶粉問題擾攘幾星期,政府終於出手,推出了梁振英口中的所謂「辣招」,立時即做,設立24小時奶粉熱線,訓練超過200人聽電話,確保過年前所訂的奶粉可以送到家門。政府做中間人介入商品供銷活動,前所未有,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奶粉是嬰兒的主要糧食,緊急情况特事特辦,又可立時紓緩媽咪爹哋的焦慮情緒,無可厚非,但這條熱線會長期設立?還是短期措施?除了奶粉之外,政府會否介入其他短缺商品?箇中的政策原則為何?是否需要解釋清楚。


中期措施,是修改出口條例,除非有許可證,禁止帶超過兩罐奶粉出境,否則將受重罰。法例還待修改,先由行會拍板實施,才交立法會審議。有關措施會增加水貨客的成本,但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同樣做到,是否有效遏止水貨活動,還有待考驗。因為涉及修法,政策原則和法理依據為何?更要清楚解釋,這些都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絕不能因為權宜行事而丟廢。


奶粉熱線反應熱烈,幾天之內已有幾千電話訂貨,暫且紓解緊張。但出口法例還未正式修改,限量出境的措施還未實行,無論是零售商還是消費者已經反映,奶粉供應充足,購買已經沒大問題。這種現象如何解釋,就相當值得深究了。


「準暴力」行為不應鼓勵

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暢銷奶粉入口商三番四次強調,奶粉供應充足,除了大賣廣告,還打開倉門,展示140多萬罐奶粉的存量。但到零售層面,總是缺貨而引起恐慌。奶粉短缺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中間的供應鏈出了什麼問題?是千夫所指的水貨客把奶粉都買走了?是供應商聯同零售商借水貨客「過橋」,做一場大龍鳳,有貨不賣,做成緊張,乘機抬價?還是坊間流傳,每年供應奶粉的數量與當地出生率掛鈎,存倉是整年的數量,即使供應緊張,也不能一下子全部推出,否則會被水貨客全部掃光,無以為繼。這種說法至今仍未得到有關方面的確認,有待查證。


奶粉事件最令人不安,是有港人到旺角當街截停疑似水貨客,用尺量度行李的一幕,即使沒有誤中港人副車,這種被美化為「輔助執法逼政府做嘢」的行為,雖然博得了不少民粹掌聲,但絕對不能鼓吹也不應鼓勵。這是一種「準暴力」行為,與民兵私設關卡自行執法截查敵對分子,沒有根本的分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你在香港或內地遭受類似對待,會不反感甚至反抗嗎?除非目的是要挑起衝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回歸15年,香港急速向下沉淪,核心價值受到摧毁,剩下可以自傲的已經不多了,法治人權的原則還要堅守絕對不能放棄。內地反日示威,群眾基於民族主義「義憤」,沿途搗毁日式食肆砸爛日本牌子車輛。如果這種野蠻行為在這裏出現,香港與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還有分別嗎?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