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時至今日,達爾文的肖像仍見於10鎊鈔票上,記得華萊士的人卻不多。對於為何當年在林奈學會上先宣讀達爾文的論文,然後才是華萊士的?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教授馬樹人向本報指出,可能性之一,是因為以兩人姓氏英文字母的排序,亦可能是因為當時達爾文在科學界的名氣遠大於華萊士。
但現實是該次論文發表會, 並沒有即時引發外界注目回響,林奈學會主席貝爾(Thomas Bell)在當年的檢討還說:「沒有任何矚目發現,足以革新科學領域。」直至隨後達爾文把他的多年手稿,整理成約500頁的巨著《物種起源》,於1859年(即林奈學會宣讀其論文後1年)出版,進化論觀點才真正轟動西方科學界。馬教授表示,今天人們談及的「進化論」,主要便是基於這本較詳細、有系統論述的書本,而非在林奈學會上宣讀的論文。
認為人類思想不涉進化論
一些史家認為,若當年是華萊士率先發表理論,並受公眾重視,今天的「進化論」內容也許會甚不一樣。兩人的主要分別,是華萊士相信「進化論」不能說明人類思想,認為人性受「其他力量」影響,進化論亦由「某一主宰」支配,與「神創論」有接近之處。達爾文卻認為,人類無異於細菌或烏龜,都受制於適者生存的定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