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斜坡建屋擬放寬 業主維修費勢增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3日 21:35
2013年02月1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計劃在更陡峭的斜坡上建屋,建屋斜坡的斜度上限,由現時的20度放寬至25度。土力工程處新任處長汪學寧接受訪問時指出,開發斜度逾20度的斜坡,帶來的山泥傾瀉風險會增加,技術上雖然可行,但成本會較平地建屋為高,私樓業主亦要有心理準備負起長遠的維修費用。


汪學寧說,20度的斜坡其實「已算斜」,須削去部分山坡,平整土地才可建屋,可供發展面積較平地少,政府部門若要開發更斜的山坡,須就項目提交土力處審批,土力處會把關,避免出現昔日因開發斜坡而引發的大型山泥傾瀉。


斜度20度擬放寬至25度

例如1972年西半山寶珊道山泥傾瀉,引致旭龢大廈倒塌慘劇。他又認為現時市民關心地貌變化,會希望減少移山填海等大型開發工程。他透露,過去政府部門提交開發斜坡的項目,鮮有不過關。


目前全港有1.4萬個私人斜坡,土力工程處每年會揀選約100幅勘察,如發現有危險,會建議屋宇署向業主發出危險斜坡修葺令。


斜坡接修葺令 每戶付10萬

過去不時有業主投訴危險斜坡維修費用高昂,例如兩年前薄扶林一幢大廈接獲危險斜坡修葺令,維修工程便涉及200多萬元,每戶平均攤分10多萬元。日常維修費亦會計入管理費,以牛池灣嘉峰臺為例,被多達9個總面積逾18萬平方呎的斜坡包圍,單是每年維修斜坡費用便高達20萬元,由於該屋苑戶數較多,每戶每年僅須分擔100元的費用。


人造斜坡出事風險減3/4

另外,剛接任處長的汪學寧,曾參與調查本港多宗嚴重的山泥傾瀉事故,包括1994年西區觀龍樓護土牆倒塌,以及1999年石硤尾邨山泥傾瀉事故等。他表示,政府早年集中處理人造斜坡的安全問題,於2010年完成「防止山泥傾瀉計劃」,令人造斜坡的山泥傾瀉整體風險,由1977年開始計劃時的100%,大幅降至25%。


該處近年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受訪市民關注斜坡安全的比例有下降趨勢,去年只有54.7%,較2011年下降11.7個百分點,估計與近年錄得較少山泥傾瀉有關。他指出,香港仍存在山泥傾瀉風險,呼籲市民居安思危,不能掉以輕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