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權威專家﹕製鈾彈易瞞天眼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3日 06:35
2013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史丹福大學黑克爾(Siegfried S. Hecker)是美國著名核子工程專家,曾多次獲邀到訪朝鮮寧邊核設施,堪稱是對朝鮮核計劃了解最多的權威專家。他近日為《外交政策》撰文,剖析平壤核試目的。以下是其分析節譯:


如無進一步的核試,朝鮮就很難研發出小型輕量化的(miniaturized)核裝置,作為導彈彈頭。對上兩次的核試,證明了朝鮮有力建造核裝置,問題是它們仍只能製造大型核裝置,必須利用飛機、船和車輛運載投擲,大大減低核威懾力的價值。


平壤08年停造鈈

我曾到訪過寧邊用來製造鈈元素和提煉濃縮鈾的設施。朝鮮的核專家告訴我,對上兩次的核試是以鈈作燃料。但平壤當局2008年起停止製造鈈,相信該國如今只有24至42公斤的鈈元素,只夠製造4至8個粗糙核武裝置。朝鮮對上兩次鈈核試,一次成功、一次局部成功,仍須作更多測試,以確認有能力製造小核彈頭。


朝鮮這次核試,採用高濃縮鈾的機會很大。我與史丹福大學同僚2010年到訪朝鮮,平壤官員向我們展示用來提煉濃縮鈾的現代離心機裝置。我相信朝鮮如今提煉出來的濃縮鈾數量相對仍少,但應已夠一次核試。


朝鮮既然威脅增加核武規模,就只可能採用濃縮鈾,原因是其鈈元素非常有限,就算重開舊有鈈元素製造設施,產量也只夠每年製造一個核彈,反而它有能力大幅增產濃縮鈾。更何况,對朝鮮來說,以鈈元素作原料,有一嚴重缺點:其反應堆的冷凍塔,運作時會噴出一道蒸氣煙,容易為西方偵察衛星發現。相反,提煉濃縮鈾的離心機工場,則難以從外觀偵察。


難偵察供應多

其實鈈是比濃縮鈾更佳的小型輕量化核武原料(事實上現代核武都是捨鈾取鈈)。但平壤可能鈈元素供應匱乏,無力進行太多測試,去研製小型輕量化鈈元素核裝置。另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可能已將巴國的鈾彈關鍵技術賣予朝鮮,因而令朝鮮寧願發展鈾彈頭。


平壤早前已宣布掌握核聚變技術,令部分觀察家推斷這次核試將採用核聚變推動的設備,甚至是氫彈。但我相信朝鮮核專家的能力,仍不足以設計相關裝置作測試。上次朝鮮核試的爆炸威力估計已有2000至7000噸,若朝鮮的核裝置威力可達到這程度,那麼他們已有能力製造廣島原子彈級數的近2萬噸威力核彈。但平壤是否能從質上增加核威攝力(即發展出適用於核彈頭的小型核爆裝置)仍是疑問。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