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的國際問題專家表示,朝鮮今次核試令中國為難,一方面內地民眾會更對朝鮮反感、不滿中國政府態度,令中朝問題演變為國內矛盾;另一方面中國面臨外交難題,既要堅持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又要與美、日採取不同立場。
倘查運核設備船 恐刺激朝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向本報說,朝鮮核試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有多大,還要看聯合國未來制裁方案,「若非常嚴厲,等於把朝鮮往死路上逼」,軍事衝突的可能恐會增加,皆因朝鮮對外封閉,絕大多數朝鮮人對現代化戰爭的後果並不了解,以為核設施愈多,外界愈不敢攻朝。牛軍舉例說,現時一些制裁建議,例如對嫌疑運載違禁導彈和核設備的船登船檢查等,必然會刺激朝鮮。
京學者:不能讓中朝成國內矛盾
牛軍指出,由於核試地點距中國邊境很近,中國老百姓對此卻束手無策,「去年以來,中國民眾愈來愈對朝鮮反感」,中國領導人要面對的國內矛盾已很多,不能讓朝鮮問題也變成一個民眾反對政府的議題,惟北京實際上又未能阻止朝鮮核試。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接受本報訪問說,今次核試前中朝已有嫌隙,但朝鮮對中國的地理戰略位置重要,相信中國不會作出實質制裁,「朝鮮是中國的有效緩衝國,朝鮮明白自己對中國的地位無可替代。除非朝鮮核試對中國有實質影響,例如引致中國核污染等,否則估計北京只會高調口頭警告」。
核試揭示日韓新領導人底牌
他說,朝鮮半島問題上,主動權始終不在中國,「中國一方面希望能維持朝鮮的勢力,以維繫中國在亞太區內影響力,同時亦希望能牽制朝鮮,所以不能忽略朝鮮的利益,要在各方面取得平衡。其實朝鮮今次核試對中方亦非百害無一利,由於日、韓剛換政府,這次核試或會揭示日、韓新領導人的外交底牌和兩國與美國關係,有利中、朝再作下一步的外交盤算」。
明報記者
倘查運核設備船 恐刺激朝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向本報說,朝鮮核試對東北亞局勢的影響有多大,還要看聯合國未來制裁方案,「若非常嚴厲,等於把朝鮮往死路上逼」,軍事衝突的可能恐會增加,皆因朝鮮對外封閉,絕大多數朝鮮人對現代化戰爭的後果並不了解,以為核設施愈多,外界愈不敢攻朝。牛軍舉例說,現時一些制裁建議,例如對嫌疑運載違禁導彈和核設備的船登船檢查等,必然會刺激朝鮮。
京學者:不能讓中朝成國內矛盾
牛軍指出,由於核試地點距中國邊境很近,中國老百姓對此卻束手無策,「去年以來,中國民眾愈來愈對朝鮮反感」,中國領導人要面對的國內矛盾已很多,不能讓朝鮮問題也變成一個民眾反對政府的議題,惟北京實際上又未能阻止朝鮮核試。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接受本報訪問說,今次核試前中朝已有嫌隙,但朝鮮對中國的地理戰略位置重要,相信中國不會作出實質制裁,「朝鮮是中國的有效緩衝國,朝鮮明白自己對中國的地位無可替代。除非朝鮮核試對中國有實質影響,例如引致中國核污染等,否則估計北京只會高調口頭警告」。
核試揭示日韓新領導人底牌
他說,朝鮮半島問題上,主動權始終不在中國,「中國一方面希望能維持朝鮮的勢力,以維繫中國在亞太區內影響力,同時亦希望能牽制朝鮮,所以不能忽略朝鮮的利益,要在各方面取得平衡。其實朝鮮今次核試對中方亦非百害無一利,由於日、韓剛換政府,這次核試或會揭示日、韓新領導人的外交底牌和兩國與美國關係,有利中、朝再作下一步的外交盤算」。
明報記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