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IT界流傳「high tech(高科技)揩嘢、low tech(低科技)撈嘢」之說,認為科研發展前途不大。有80後青年卻反其道而行,組成科研公司,在港研發監測山火技術,將之轉銷內地,並放眼國際,預料今年可轉虧為盈。
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於2009年成立,主打研發監察山火系統,並於上月的「MaD創不同企業沙龍」獲頒「企業之星」。其中一名創辦人、年僅27歲的陳嘉浩接受訪問時稱,公司既希望貢獻社會,亦要做「有機會賺錢」的項目,眼見全球每年因山火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龐大,遂由2010年底開始研發監測山火技術,投資額高達100萬美元,期待今年有盈利。
盼今年轉虧為盈
廣東省採購了該公司的「早期山火警報系統」,利用紅外線、高清攝影機等作24小時監察。他表示,去年農曆新年期間,有人燃放煙花,導致山頭着火,系統不消5分鐘已發現並作警報,否則要個多小時才能發現。
「視野」現於沙田科學園設立研發辦公室,有11名員工,全為香港人,但陳嘉浩有意聘請內地或海外員工,希望研發過程國際化,而廣東的辦公室則處理客戶服務及銷售事宜。對於香港研發環境,他認為香港各大學有長遠研發歷史,在亞洲區內,香港資金人手等資源均較充足,「只是新聞少報」。
廣東幫襯 港府無budget
陳嘉浩指出,今年會將有關技術拓展至北京及內地東北,又期望監察系統未來5年可幅蓋廣東八成山坡,並在內地申請專利。公司又於今年在尼日利亞引入管線感應系統,檢查基建設施管道有否漏油或漏水;以及在馬來西亞監察電網及變壓站有否短路或過熱。他透露,香港漁護署稱「唔夠budget(預算)」,暫時未有計劃在香港設立防山火系統。
明報記者 林景輝
視野機器人有限公司於2009年成立,主打研發監察山火系統,並於上月的「MaD創不同企業沙龍」獲頒「企業之星」。其中一名創辦人、年僅27歲的陳嘉浩接受訪問時稱,公司既希望貢獻社會,亦要做「有機會賺錢」的項目,眼見全球每年因山火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龐大,遂由2010年底開始研發監測山火技術,投資額高達100萬美元,期待今年有盈利。
盼今年轉虧為盈
廣東省採購了該公司的「早期山火警報系統」,利用紅外線、高清攝影機等作24小時監察。他表示,去年農曆新年期間,有人燃放煙花,導致山頭着火,系統不消5分鐘已發現並作警報,否則要個多小時才能發現。
「視野」現於沙田科學園設立研發辦公室,有11名員工,全為香港人,但陳嘉浩有意聘請內地或海外員工,希望研發過程國際化,而廣東的辦公室則處理客戶服務及銷售事宜。對於香港研發環境,他認為香港各大學有長遠研發歷史,在亞洲區內,香港資金人手等資源均較充足,「只是新聞少報」。
廣東幫襯 港府無budget
陳嘉浩指出,今年會將有關技術拓展至北京及內地東北,又期望監察系統未來5年可幅蓋廣東八成山坡,並在內地申請專利。公司又於今年在尼日利亞引入管線感應系統,檢查基建設施管道有否漏油或漏水;以及在馬來西亞監察電網及變壓站有否短路或過熱。他透露,香港漁護署稱「唔夠budget(預算)」,暫時未有計劃在香港設立防山火系統。
明報記者 林景輝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