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指法治掌握有偏差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3日 06:35
2013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高中通識課程觸及不少社會議題,但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稱,不少通識教師對法治的理解掌握有偏差,包括贊成以酷刑取得證據,甚至反對司法覆核制度等,情况令人失望,他擔心連帶學生也接收偏差信息。港大法律學院去年與教院合辦「法治教育計劃」,首階段推出講座及工作坊,發起人的戴耀廷希望成為「撒種者」,透過時事議題分析及討論,在師生心中撒下法治種子。


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加上應大學知識交流,加強對社區聯繫,戴耀廷去年發起10人小組,成員包括教院教授梁恩榮、大律師、律師及現職教師等,推出「法治教育計劃」,為中學通識科教師的法治精神「補課」,希望成為撒種者。


有教師贊成酷刑取證

戴耀廷表示,開課前,先與校長、教師交流了解情况,發現原來不少教師對法治的掌握有偏差,其中包括以酷刑取得證據是否適當這項,他說,「很意外,竟然有相當數量老師贊成」。他解釋說,這種做法在人權保障上不可接受,亦不符合法治精神。另外,在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事件,戴耀廷指有老師想法與部分市民一樣,認為「搞到每人無咗好多錢」。他坦言對結果感失望,擔心學生的接收亦受老師影響而出現偏差。


他估計老師欠缺相關資料,另外亦與輕視法治價值的重要性有關。在首階段的法治教育計劃,去年舉辦了3次講座及工作坊,透過具體時事分析及討論,糾正教師或有的偏差,以及加強他們對法治的正確認識,共吸引逾100人參加。


以雙非堵路事件刺激思維

戴耀廷表示今年仍不斷推出課程,繼之前以「如何處理雙非子女問題」為題,日後亦考慮以他早前提出的中環「堵路」爭取普選構思,刺激師生思維。他稍後將籌募經費建立網站,把法律學者就時事議題的訪問「足本」上網,供師生參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