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銳輝﹕沒有準備,沒有承擔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4日 06:35
2013年02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陣子小學統一派位接受申請,大批跨境學童來港申請入讀,北區出現逾千不足學額。教育局才急忙與各北區小學商討,每班增收2至3個學生。然而,現在政府已在小學實行25人班的「小班教學」,並以班為單位向津貼學校批撥資源的制度下,此舉存在極大的問題。


先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討論:現時北區短缺的學額,主要源自內地來港就讀的學童,不論單非還是雙非兒童,每年的出生數字政府均有清晰的掌握。當中的單非學童因父或母是香港居民,因此大部分必定來港升學,這並不似雙非學童般較難估計。此外,近年大量幼稚園學生跨境上課已成為報道熱點,連吳克儉在開學日也專程跑到羅湖去「探望」過境上課的孩子,難道他不知道這些小朋友是會長大的、將會升讀香港小學的嗎?因此,當早前政府面對北區學位緊張時的驚惶失措,彷彿這些學生是一夜之間突然降世般,實在是匪夷所思。


難道不知道

小朋友是會長大的

有說今屆政府上台不久,此乃上屆政府無為而治的惡果,不能苛責,但現時的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女士,乃上屆政府原職過渡,作為政策局公務員之首,理應是不受轉屆交替政治任命而影響實務工作。然而,在政府面對大量學童壓境而毫無準備之時,一眾教育局官員,竟然無人向家長向學校說半句對不起,反而祭起顧全大局的道德大旗迫使學校增收學生,官員們心裏究責有否問責精神?即使吳克儉新官上任無從準備,作為兩屆政府教育局常秘的謝凌潔貞,是否至少要向公眾解釋上屆政府缺乏計劃的緣由,並向受影響的教師、家長、學生鞠躬道歉!


更荒謬的是北區其實不乏校舍資源,幾年前的縮班殺校潮,北區是重災區之一,現時不少剛結束的校舍設施建築仍簇新,甚至丟空並未作其他用途,但政府是寧可要求學校破壞現存的教學環境,例如剷平花圃增建課室,卻讓被殺學校的校園校舍繼續荒棄。制訂政策的官員,究竟心中的教育質素是什麼?究竟有否視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還不過是文件上的一堆數字,以最低成本最少的長遠資源投放下,強塞到學校裏就乾手淨腳?


要求學校增收學生,其實是對當屆學生學習質素的嚴重剝削。當聽到一位前校長現任小學校監,面對傳媒時表示:學校多收三四個學生分別不大,「都係咁樣教!」時,許多小學老師們都不禁心裏痛罵:這是一個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說話嗎?現時,所有小學實行25人一班的小班教學已是第4個年頭,這代表着老師課堂教學的設計,早已按25人小班的條件進行,例如課室以分組安排就座,課堂活動不少是小組合作學習,老師在課室內對學生的關顧較高,也因而更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如果每班人數突然增至接近30,老師必須重新調整教學方法,不可能「一樣咁教」。由於每班人數增加,必定減少了課堂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削弱老師對學生的關顧;最後,學生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學生必然是最大的受害者

其實,要減低學生的傷害,保證今屆所有學生、尤其是北區的學生,與上屆學生或是其他區域的學生,得到公平一致的教育質素與資源,教育局應按每校增收學生的人數,為學校提供6年相應的穩定資源,以便學校可以長遠增聘人手,為該批學生規劃至小六畢業的學習需要,維持原來小班教學的教學質素及老師對學生的成長關顧。


事實上,如果今年北區小學每班增收2至3人,加上去年已增加的每班2人,一些開設4至5班的學校計算,已差不多等同多收一班學生,但政府到目前為止,卻沒有向學校承諾長遠增加任何資源,這種政府政策失誤,卻要學校付鈔、學生受害的做法,實在可以用無恥來形容!

當我們坐擁幾百億盈餘,難道還可以接受學校倒退回工業革命年代?教育局把所有學生塞進學校裏,並不是就完成了教育的任務!令6歲孩童每天舟車勞頓兩三小時上學,實在情何以堪!讓北區的學生,甚至是讓每一個香港永久居民學生,享有與其他學生基本公平一致的教育質素,例如25人小班教學、穩定的教師團隊、就近入學的機會等等,是政府最基本的責任!因此,政府應該重新復辦北區停辦的小學,並且必須向增收學生的學校,提供6年穩定而持續、合乎學生比例的資源,才算是克盡教育當局的基本責任。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