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鄧飛﹕休養生息無遠慮 長遠不謀有近憂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5日 06:35
2013年02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教育休養生息,是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對其競選政綱承諾所作的為數不多的落實。然而所謂「休養生息」,與其說是教育上的需要,毋寧說是政治上的權宜。


何以是政治上的權宜呢?教育界功能組別的選民有9萬多人,歷次選舉結果顯示,即便有教育界人士不是泛民反對派的支持者,也不大可能是特首建制派的鐵票擁躉。加上近10年的教改,工作數量暴增,職業保障驟降,教育界難免會累積怨氣。因此,兩害相權取其輕,不求以新猷創舉來贏取業界支持,唯望以休養生息來避免更多反對。


不能用休養生息來打發

飽經教改洗禮之後,或許教育持份者真的需要休養生息,尤其是前線老師。然而其他教育持份者日趨多元化的需求,卻不能用休養生息來打發——對於家長,有要求更多名校學位的,有要求15年免費教育的,有要求增加政府資助大學學位的,有要求增加對基層家庭學童支援的,不一而足。對於學生,尤其是剛考入大學和專上院校的第一屆新高中畢業生,讀書期間的政府貸款,修讀課程的社會認受,畢業之後的職業出路,都不可能用休養生息來大而化之。否則,4年之內,這邊廂安撫了9萬前線教師,那邊廂又有7萬多學士和副學位畢業生湧進就業市場。同時4年之內,雙普選議題一定會提上議事日程。出路問題若不理順,畢業等於失業,那教育問題又朝着政治問題轉化了。特區政府那套以經濟民生政策成果來培養有利政改之社會氣氛的政戰策略,恐怕要在「教育戰線」撕開裂口了。


何况,根據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推測,日後會有八萬五千個雙非學童來港定居,這還沒將持單程證來港一家團聚的單非學童計算在內呢﹗這些對本地教育又有多大的衝擊呢?增加學校學位固然是基本,但協助這些學童掌握本地學制課程,支援當中可能存在的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SEN)等專業的教育工作投入,涉及多少資源增撥、師資培訓和政策協調等,都是極其需要長遠規劃、細緻研究。


政治敏感性超過其他政策

簡而言之,整體香港教育,中間一段(中小學)或者可以休養生息,但收生之始,畢業之末,這首尾兩端,卻不可等閑視之。教育政策的重要性並不在房屋政策、經濟政策、醫療政策之下,其政治敏感性更超過了其他政策。看看最近大半年以來家長、學生的社會動員能力,可謂殷鑑未遠。但奇怪的是,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宣告成立了十幾個委員會來研究各類公共政策,對教育這個既重要又敏感的政策,卻付之闕如,並無任何政策委員會從長期宏觀的角度來加以規劃研究。筆者身為教育統籌委員會成員,但並不認為政府賦予該委員會等同其他政策委員會那種作長遠規劃的功能和作用。


民生無小事,教育又豈有小事?還是那句老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作者是中學副校長,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非官守委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