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梁小姐剛於上月底與男友共諧連理,扣除婚禮的費用後,尚餘30萬元積蓄。幸好,他們早於2010年已成功置業,現時居於柴灣的私人屋苑,單位建築面積484呎,足夠二人世界。目前該單位市值已升至320萬元,較購入價210萬元升值逾50%。
他們生活豐足。二人每月收入共4.7萬元。扣除約5000元樓宇按揭、約1.2萬元家用及1.5萬元日常開支後,每月可儲蓄1.5萬元。負債方面,現時物業由梁小姐的丈夫單獨申請樓按,供款尚餘約140萬元,並沒有其他負債,財務狀况健康。不過,梁小姐希望在兩至三年再購入一個建築面積約600呎的單位自住,預算400多萬元,並將現有單位放租。
不過,本港樓價高企,近年港島東及九龍東的私人屋苑呎價明顯上升,面積約600呎的單位,普遍已升值至逾500萬元。因此,以400多萬元的預算,置業目標未必能達到。然而,本港樓價與收入愈來愈脫節,國際貨幣組織(IMF)早前已提出,物業市場仍然是香港經濟內部的主要風險。此外,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指出,本港家庭負債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率已經升至59%,直逼2002年60%的歷史高位,意味樓市泡沫愈來愈大。種種數據顯示,樓市風險已距離臨界點不遠,本港樓市未來數年有可能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可為梁小姐提供置業良機。
30萬儲蓄 3年須有20%年回報
筆者目前難以估計樓市泡沫會否於未來兩至三年內爆破,但隨美國經濟逐步改善,美國將再次踏入加息周期,本港的銀行亦很可能跟隨美國調高利率,這將直接令本港家庭的按揭利息支出增加,故梁小姐須特別留意潛在的加息風險。
如撇除其他不確定性,假設梁小姐計劃於3年後以約420萬元,購入第二個物業,並以七成按揭計,即需要於36個月內準備至少126萬元的置業首期。假如計及交易費用及裝修等支出,所需資金更達150萬元或以上。以她目前的資產及收入情况作評估,30萬元積蓄,加上每月1.5萬元儲蓄,36個月的儲蓄期,平均每年投資回報至少須達約20%,她才可圓再多購一個物業的夢想。事實上,連續3年平均每年20%的投資回報並非容易達到,建議她可將約80%的資金配置在高風險的股票基金中,以爭取較高回報。
筆者較看好亞洲股票市場,尤其內地A股市場。內地經濟增長見底,上月匯豐中國製造業PMI終值52.3,連續3個月處於擴張區間,官方製造業PMI連升4個月,同期出口增長25%,較預期17%為高,反映製造業及外貿改善,而A股市場亦可望回暖。事實上,去年上證指數僅上升3.17%,表現落後於港股(23%)及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19.2%)的升幅。因此,今年內地A股的估值很大機會獲得上調,上證綜指可上望2800至3000點,建議買入A股ETF或中國股票基金。
然而,一旦本港樓市泡沫爆破,將很可能同時拖累股市及打擊本港經濟,梁小姐的投資組合回報亦會被拖累,故她要十分留意本港及外圍經濟的變化,審時度勢,定期整理其投資組合。
梁健兒
AMTD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證券分析員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投資風險。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