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舊新年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7日 06:35
2013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漸漸,有些風俗將被我們遺忘。


10年間,新界不少圍村周圍已面目全非,鑽地拆牆聲早已四起。政府近年拋出新界發展,當眼球集中在「深港雙非城」時,古蹟圍村風物會否被埋在堆土機下的保育議題,彷彿沒多少人關注。當陳茂波局長叫市民新春暢遊文物徑之時,他可有想過,在急速開發下,如何將苟延殘喘的習俗和老建築保存下來?


「料峭春風今又是 迷濛曉霧換人間」,如霧似詩的手寫對聯,懸在逾40年歷史的圍村平房後門。聚族而居,圍屋建村,落地生根。村前村後,祠堂廟宇,各有神明。石墩旁的老榕樹,護蔭幾代人;青磚石頭砌成的「圍」,維繫着整條村、整族群。


過年如過日,彷彿是城市人的潛台詞。但對圍村人來說,過年的意義卻重如泰山。


大年夜,11時59分,祠堂香火鼎盛,村民交接時辰,拜拜拜。小時候過年,祠堂上空,總有七彩如椰子球的煙花閃亮着夜空。大年初一早晨,村童換新衣,跟隨醒獅團全村拜年,伴着咚咚隆咚鏘的鑼鼓聲。老村民總說:「過年細路哥最高興。」開年飯後,村民來到祠堂對開空地,老中青圍在一起玩魚蝦蟹,「買定離手」叫喊聲此起彼落,穿雲箭龍吐珠啪啪啪,熱熱鬧鬧。這些畫面,以為在大陸農村才見到,其實香港一直有。


在共同回憶消褪前,如何保留一磚一石,讓故事有憑證的流傳下去?追本溯源,念茲在茲。不回望,哪有向前。


在城市人心中,高牆古宅圍村,確是這麼遠,那麼近。


文:蔡曉彤

圖:鄧宗弘、余俊亮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