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漁護署高級瀕危物種保護主任黎存志表示,本港入口魚翅來自逾百種鯊魚,入口時往往已加工去皮,只剩針翅,單憑外表難以辨別屬於哪種鯊魚。
該署正試驗以基因方法鑑定鯊魚品種,但需時至少一周,業界未必接受。因此,只向5種鯊魚加強貿易管制,會增加入口地區執法困難。
黎存志表示,會於下月曼谷會議向中國代表團反映執法困難,要求提出建議的美國及巴西等國正視,例如要求國際實施限制捕撈指定鯊魚,避免在源頭將不同的鯊魚鰭混合處理,令入口地區難以執法。
香港魚翅商會主席何兆齊表示,業界一向守法,若國際同意加強規管部分鯊魚貿易,業界亦會遵守,但入口魚翅往往混合數十種鯊魚,難逐一分類,認為漁護署化驗基因的方法時間太長,若出口國家發出准許證,便應予放行,以免漸走下坡的魚翅市場受到打擊。
該署正試驗以基因方法鑑定鯊魚品種,但需時至少一周,業界未必接受。因此,只向5種鯊魚加強貿易管制,會增加入口地區執法困難。
黎存志表示,會於下月曼谷會議向中國代表團反映執法困難,要求提出建議的美國及巴西等國正視,例如要求國際實施限制捕撈指定鯊魚,避免在源頭將不同的鯊魚鰭混合處理,令入口地區難以執法。
香港魚翅商會主席何兆齊表示,業界一向守法,若國際同意加強規管部分鯊魚貿易,業界亦會遵守,但入口魚翅往往混合數十種鯊魚,難逐一分類,認為漁護署化驗基因的方法時間太長,若出口國家發出准許證,便應予放行,以免漸走下坡的魚翅市場受到打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