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10年前,SARS在社區爆發,卻成為全城大清潔的契機。當年負責全港樓宇維修的前屋宇署長鄔滿海,難忘巡區發現舊區後巷污水渠塌後漏出糞便,引致「黃金滿地」,幸疫症最終令本港全面檢討樓宇維修及強制驗樓,衛生情况大有改進,只憂市民又開始鬆懈。事隔10年,當年黑點後巷已不見蟑螂、老鼠及糞物,但業權不清的天井仍烏煙瘴氣滲臭水。
2003年3月26日,淘大E座多個家庭染SARS。現任房協主席鄔滿海(圖),當年從房屋署調任屋宇署長不足1個月,首要任務是處理淘大事件。當年4月17日,政府公布單位U形渠乾涸,引致散播病毒,其他大廈都可能有風險,他即提出指引,要求檢視U形渠,並設隔氣彎管及定期補充水分。現時新樓的U形渠已將洗手盆的排水渠駁至U形渠,以免乾涸。
當年5月,政府成立「全城清潔策劃小組」,由時任政務司長曾蔭權任「清潔大隊長」。鄔滿海接受本報專訪時憶述,當時紅磡、土瓜灣均為衛生黑點,他對「環字八街」(環達街、環安街等一帶)印象尤其清晰。「其中一個(大廈)天井,(雜物)一路堆到上2樓,有些渠塞了,地下的大渠更是塌了。」
鄔滿海警告衛生勿鬆懈
他更在附近發現有樓宇糞渠駁到街上的雨水渠,渠塌後「黃金滿地」,後巷又滿佈垃圾、蟑螂等,衛生環境極為惡劣。
鄔滿海認為,以往社會對環境衛生有疏忽,故易爆疫症,「SARS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以往屋宇署收到投訴才處理樓宇維修,疫症後要主動全港驗樓,更要從房屋署借調員工,協助維修至少1萬幢大廈的外牆及污水渠等,他說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當時港府已醞釀強制驗樓計劃,終在2011年起實施。
黑點後巷改善 天井仍惡劣
10年過去,鄔滿海認為本港衛生情况大有改進,但擔心時間易令人鬆懈,坦言舊區和食肆等環境仍需關注。
記者重返當年黑點「環字八街」及土瓜灣「十三街」,結果後巷仍留有小量垃圾,但蟑螂、老鼠及糞物滿地場景不復再。不過,樓宇共用的天井環境仍然惡劣,「十三街」內,鳳儀街與鹿鳴街有兩座大廈共用天井,鳳儀街大廈兩年前完成修葺,但對面大廈遲遲未維修,令天井一邊簇新,一邊仍滲污水,更傳出陣陣臭味及長出樹木。鳳儀街業主劉太稱,天井內堆積污水可達半人身高,每3個月需找人清理。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