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振英:積極辦好「內交」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22日 12:00
2013年02月22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今年,大家提出了很多在社會發展、經濟發展方面的一些願望和想法。大家近期比較關心的課題就是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我想在這裡與大家談談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粗淺想法,請大家指教。

 

   香港和全國的關係,不僅是主權上的關係。一國之內,兩制之間的關係,是全方位的密切關係,涵蓋政治、經濟、社會和民生的方方面面。處理好中央和香港特區的關係,處理好香港和內地省市的關係,是香港社會持續、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

 

   回歸16年後的今天,香港和內地的社會和經濟關係已經發展得密不可分,愈來愈多的香港市民在內地經商、工作、升學和定居。根據內地三個主要城市,即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香港商會負責人的估計,在這三個主要城市長期工作的香港人,人數達到37萬之多,亦即是說大概等於香港勞動人口十分之一,可以說明香港人在內地參與內地經濟活動的面和深度。另一方面,也有愈來愈多的內地居民來香港旅遊、購物、升學或使用香港的其他服務。內地居民來港購物、產子、買樓等活動,為香港不同地區或不同行業的居民造成不同程度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其中一些會特別引起香港和內地居民的關注,例如過年前內地居民來香港購買奶粉事件,以及在農曆年期間發生的內地旅行團住宿出現問題的事件。

 

   我和特區政府十分關注這些事件,也作出了及時和適當的處理。一方面,我們要致力維護香港的聲譽,維持香港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在一些容易出現短缺問題的環節上,我們會優先處理和優先照顧好香港人的需要,房屋如是,奶粉如是,小一學位如是。 

 

增進了解彼此尊重

 

   我們在考慮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時,除了照顧香港人的需要和觀感,亦不能忽略內地居民對香港的看法。幾年前,我在北京出席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主題是香港和內地的關係。電視台在節目開始前做了一個內地觀眾的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內地居民認為中央給予香港太多類似CEPA的優惠,這些優惠是單向的優惠,而香港則沒有給予對等的回饋。當時我的答覆是:香港是一個沒有關稅的地區,因此不能夠以減免關稅方式回應內地對香港某些產品減免關稅的優惠;但香港市民幾十年來,包括在改革開放前,已經在多方面關心和無償支援內地的建設。這個訪問和意見調查說明了什麼呢?就是:我們不能夠假設內地同胞對中央給予香港的優惠政策完全沒有意見。香港和內地的關係是互惠互補的,這個關係既要管理好,同時也要在內地和香港做好適當的和實事求是的說明和解釋工作,我們要做好「內交」。

 

   現時,特區政府在內地設置了四個辦事處,分別位於北京、廣東、上海和成都。由於國家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我在《施政報告》中建議在武漢開設經貿辦事處,同時研究在內地多個城市設立聯絡處的可行性。各駐內地辦事處的職能亦會提升。其中一項就是加強與內地各界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尊重。

 

   發展香港和內地的關係,我們要有守有為。香港在國家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從而促進香港自身的發展,為香港各行各業各階層的香港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機會。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亦都為國家的下一階段發展做好我們應有的貢獻。

 

   在香港和內地的經貿合作方面,我在《施政報告》中重申,特區政府必須做好G2G,即政府對政府的工作,全方位提升香港和內地省市的經貿關係。我們會以點連線:作為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和經貿樞紐,香港是點;與其他省市的合作,我們要連線,同時會用好CEPA。我在政綱中提出建立CEPA聯合工作小組,我在《施政報告》中亦交代了相關的進展。特區政府與國家商務部已達成共識,完善現行落實CEPA措施的機制,增設聯合工作小組。內地一方由商務部牽頭,相關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參與,港方由工業貿易署帶領,按業界意見,針對遇到較多障礙的行業,重點協助業界,尤其是中小企業,解決問題。

 

   剛才我提及過特區政府打算在武漢開設經貿辦事處,並且提升各駐內地辦事處的職能。除了辦好「內交」之外,每個辦事處將設立專責人員,加強連繫在內地的港人和團體,盡力提供資訊和協助。我們亦會擴大政策調研,加強收集內地港人的數據,了解生活情況和他們的服務需要,並分析全國性政策為港人帶來的機遇和影響。同時,我們會研究整合特區政府和香港法定機構駐內地辦事處的工作關係,包括貿易發展局和旅遊發展局,使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協助在內地的香港居民和香港企業。

 

粵港關係唇齒相依

 

   我們又會重組「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成為「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擴大職能,以涵蓋香港與內地所有地區的經貿事宜。委員會將就如何加強香港與內地經貿合作的政策和策略,包括如何協助香港企業拓展內地市場,提出建議。

 

   談及經貿合作,我們不得不提我們近鄰:廣東。粵港關係密切,唇齒相依。30多年前,我剛畢業不久,就經常到廣東一帶參加交流活動、講課,亦做了少許改革開放的一些前期工作。每次去到廣東,包括廣州都很有收穫。我上任行政長官七個多月以來,已經三次到訪廣州。第一次是去年11月出席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二次是去年12月出席香港珠三角工商界合作交流會,即是一年一度的「千人宴」,為在內地發展的港商打氣。第三次就是今個月初我與多名問責官員到廣州拜訪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

 

   香港和廣東互相依靠,優勢互補。擴大和深化粵港合作,對香港和廣東的長遠發展有深遠的策略性意義。我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政府將會從全面落實CEPA、充分利用香港服務業進入廣東的「先行先試」政策,以及按照《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大力推動粵港在金融、現代服務業、產業合作、國際航運、物流、貿易、會展、旅遊、環保,以及建立優質生活圈和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並全面推展粵港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銜接。

 

   中央政府在廣東省以「先行先試」的方式擴大香港服務業的准入。實踐證明,「先行先試」政策可以更充分發揮香港向內地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的優勢。去年12月我在北京述職期間,向中央提出了把「先行先試」的範圍,由廣東省延伸到泛珠江三角的其他省區。這個提議得到中央的正面回應和重視,我們會積極與中央有關部委和省區跟進。

 

   各位,香港和內地各省市的和諧合作關係,對香港的長遠發展,至為重要。兩地和衷共濟,加強溝通,發揮好香港的貢獻,對掌握好國家的發展機遇期,對雙方的發展,都有好處,也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香港的高度自治不等於也不需要劃地為牢,坐困維港。香港社會和特區政府要積極進取,發揮「一國兩制」的生命力,調動積極因素,辦好「內交」。在這過程中,我們亦必須顧及香港市民的看法,避免影響香港市民的正常生活,方可達致雙贏。

 

   友好協進會的會員都是愛國愛港、熟悉國情、熟悉港情的朋友,所以我期望在未來的一年,特區政府能夠得到友好協進會朋友的指點和支持,使我們可以共同努力,推動香港與內地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多謝大家!

 

  (以上是行政長官梁振英2月22日出席香港友好協進會新春團拜酒會暨午餐演講會的致辭全文。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