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多年來強調要讓本港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但真正在香港註冊的基金並不多。財政預算案則拋出3項措施,希望可以吸引中外多種類型基金來港,包括給予私募基金稅務優惠、修改法例引入開放式投資公司及討論多時的中港基金互認。業界普遍歡迎,同時寄望政府不要為吸引更多基金來港而放寬監管力度。
財政預算案建議,離岸基金即使是買賣於香港沒有物業或業務的海外非上市公司,亦可豁免繳付利得稅,這安排主要是吸引私募基金來港開展業務。另一方面,為引入愈趨普遍的開放式投資公司形式,政府正研究修改公司法,容許基金以公司形式成立。證監會發言人則證實,證監正與政府就此議題進行研究。
業界﹕擔心沒託管人 重演「馬多夫」
現時在港註冊的基金只能採取信託形式,政府消息人士稱,修例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而監管力度及要求亦會與信託形式看齊,不會放鬆。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指出,以開放式公司形式成立基金,已逐漸成為國際慣常做法,尤其受對冲基金歡迎。他又相信,監管機構會因應不同模式去制定法例,不會為因應潮流而降低要求。
不過,有私人銀行業人士表示,信託形式的基金經理受獨立的託管人(Custodian)監控,雖然成本較高,但對投資者的保障較大。開放式公司形式的基金靈活性較大,然而這形式只由內部監控,出現監守自盜的機會較大,更有可能重演「馬多夫騙案」。「證監在當中扮演甚麼角色,最後把關者是誰,尚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Webb﹕基金經理仍須受證監會監控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則指出,即使是開放式基金亦會設立一個受證監會監控的資產管理經理(asset manager),「除非直接由董事會來自我監控,但這做法很不尋常」。他認為,理論上修例是可行方案,可吸引更多基金來港註冊,但詳情仍有待觀察。
對於中港基金互認,預算案着墨不多且沒有新進展。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則表示,不期望能一步到位,但內地許多基金想透過香港踏足國際,歐美很多基金都想透過香港打入內地市場,若然成事對兩地投資者都有好處。
專屬自保公司利得稅減半 盼招國企
另外,預算案提到建議把專屬自保公司離岸保險業務的利得稅減半。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主要是吸引在海外有油氣、礦產或基建等資產的內地公司,若能吸引它們來港成立專屬自保公司,將可帶動本港的再保險、法律及會計等業務。
財政預算案建議,離岸基金即使是買賣於香港沒有物業或業務的海外非上市公司,亦可豁免繳付利得稅,這安排主要是吸引私募基金來港開展業務。另一方面,為引入愈趨普遍的開放式投資公司形式,政府正研究修改公司法,容許基金以公司形式成立。證監會發言人則證實,證監正與政府就此議題進行研究。
業界﹕擔心沒託管人 重演「馬多夫」
現時在港註冊的基金只能採取信託形式,政府消息人士稱,修例有助提升本港競爭力,而監管力度及要求亦會與信託形式看齊,不會放鬆。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指出,以開放式公司形式成立基金,已逐漸成為國際慣常做法,尤其受對冲基金歡迎。他又相信,監管機構會因應不同模式去制定法例,不會為因應潮流而降低要求。
不過,有私人銀行業人士表示,信託形式的基金經理受獨立的託管人(Custodian)監控,雖然成本較高,但對投資者的保障較大。開放式公司形式的基金靈活性較大,然而這形式只由內部監控,出現監守自盜的機會較大,更有可能重演「馬多夫騙案」。「證監在當中扮演甚麼角色,最後把關者是誰,尚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Webb﹕基金經理仍須受證監會監控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則指出,即使是開放式基金亦會設立一個受證監會監控的資產管理經理(asset manager),「除非直接由董事會來自我監控,但這做法很不尋常」。他認為,理論上修例是可行方案,可吸引更多基金來港註冊,但詳情仍有待觀察。
對於中港基金互認,預算案着墨不多且沒有新進展。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則表示,不期望能一步到位,但內地許多基金想透過香港踏足國際,歐美很多基金都想透過香港打入內地市場,若然成事對兩地投資者都有好處。
專屬自保公司利得稅減半 盼招國企
另外,預算案提到建議把專屬自保公司離岸保險業務的利得稅減半。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主要是吸引在海外有油氣、礦產或基建等資產的內地公司,若能吸引它們來港成立專屬自保公司,將可帶動本港的再保險、法律及會計等業務。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