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發生兒子涉嫌殺害父母的倫常慘劇,有家長大叫可怕,心想「為何自己最疼惜的子女會那麼憎恨自己?將來孩子會這樣對我嗎?」誠然,這只是個別例子,並非所有人都會用如此極端的方法,不過,專家認為親子缺乏溝通,確實會令親子關係破裂。
想減少親子間發生衝突,不妨參考以下專家的意見,鞏固家庭關係。
家長要做子女粉絲
在大角嘴倫常案中,報載疑兇不甘父母自小逼他讀書、學琴,看英文報章學英語,令他沒時間做運動而長不高,影響他長大後結識異性,一直對父母積累不滿。觸動輔導中心總監兼家長動力會長程翠雲表示這事件很極端,不能將責任全歸咎父母,家庭教育出問題外,亦牽涉個人的性格發展和精神健康。
父母權威子女自主要平衡
對於管教孩子,程翠雲形容為「一啖砂糖一啖屎」,最重要是父母權威與子女自主取得平衡。家長要求孩子達成父母期望的同時,也要給子女發展空間。「父母要成為子女的『粉絲』,支持他們追隨夢想與興趣,不要奉行『扣分制』來管教子女,宜多讚賞、支持。」
香港教育制度以分數為主導,不少父母過分注重子女學業,程翠雲建議在課外活動上可放寬點,「不要強迫孩子參與不喜歡的活動,亦不要扼殺他們的興趣。家長與子女要有協議,例如學習兩項課外活動,其中一項由父母選擇,另一項由子女自主,尊重子女的同時,又可以讓他們明白事情總有代價」。
■6招打破親子隔膜
親子多溝通有助打破隔膜,減少家庭爭拗。程翠雲有以下建議供家長參考。
(1)不強迫圓兒時夢想
父母不要將自己未達成的兒時夢想,例如學琴、到外國讀書等,逼迫孩子代為實現
(2)用社交平台
與時並進,學習年輕人的社交平台,例如開設facebook帳戶,即使子女不將父母加入朋友之列,但他們也會覺得父母懂上網、玩facebook,並不落伍
(3)定期辦家庭活動
定期舉辦家庭旅行和活動,並將有關相片放在家,當家人起爭執時,看到相片,就可以提醒大家曾經有過美好回憶
(4)親子互動學英文
子女可能認為看英語報章或讀英文小說學英文,艱深沉悶,父母可以利用有趣的英語卡通、電影,甚至一起玩scrabble、電子遊戲等,增加親子溝通的同時,子女亦可從中學英文
(5)不跟人比較
不要為了面子而跟親友的孩子比較,勉強孩子學習會適得其反
(6)放手學樂器
培養子女音樂興趣時,可加入流行元素,例如除了練習經典樂曲,亦可鼓勵子女彈奏喜歡的流行歌曲,又或是讓他們學習感興趣的樂器
文﹕顏紫燕、梁翠薇、顏燕雯
統籌:陳詠詩
編輯:林華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