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3歲男童張睿霆在屯門醫院接受頸椎矯正手術後死亡,其死因聆訊昨續。男童手術後拔喉出現呼吸困難,當日為男童施手術的美國專家強調,他雖沒有參與拔喉,但認同麻醉科醫生手術後立即拔喉是恰當決定。
稱沒參與拔喉
本案關鍵證人、主力為事主施手術的美國兒童神經外科專家Dachling Pang(下稱彭)因今天要離港,死因庭昨延長聆訊2.5小時,讓彭完成作供。彭供稱,當日為事主完成頸椎手術後離開,是否拔喉已交由麻醉科醫生決定;雖然他沒參與拔喉,但認為麻醉科醫生為事主立即拔喉是恰當做法,因事主手術後已蘇醒、可按指示握手、臉沒有腫脹,符合立即拔喉的條件。此外,立即拔喉可方便護士觀察病人氣道是否積聚瘀血等,以作跟進治療。
否認「OK」手勢表示零風險
張母早前供稱,彭曾以「OK」手勢表示手術風險接近零。彭昨肯定地說,當時他已向張母詳細解釋手術過程及風險,他認為張母非常聰明,能理解詳盡的解說,但強調從沒用數字表示手術是零風險,又重申他行醫多年,從沒指出任何手術為零風險。但他承認曾告知張母,今次手術導致神經系統損壞的風險不高。
彭又稱,以往做過類似的頸椎矯正手術逾百宗,經驗豐富,由他為事主施刀手術成功機會較高。雖然骨科及神經外科醫生都可做類似手術,但由於頸椎的神經線錯綜複雜,在美國無論骨科或成人神經外科醫生,都不願為16歲以下病人做這類手術,故這類手術成為「超級專家」的範疇,一般由兒童神經外科醫生負責。研訊今續。
【案件編號:CCDI964/1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