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銀監新規重挫中小內銀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29日 06:35
2013年03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銀行理財產品在過去幾年激增,但同時流弊叢生,中國銀監會日前發布嚴厲規管內地銀行理財產品,限制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不得超過整體理財產品規模的35%,或者銀行總資產的4%。分析指出,此舉非但會令今年理財產品增幅放緩,影響有關收費收入,亦可能令銀行資本充足率受壓,對中小型銀行尤其不利,昨日內銀股全線插水,其中民生銀行(1988)跌勢最傷,收市跌8%。內房股亦暴跌,融創跌6%。


理財產品達7.1萬億 3年增6倍

被視為內地影子銀行一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自2009年以來3年間增近6倍。截至去年底規模達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幅超過四成。去年已出現銀行理財產品爆煲事件,例如華夏銀行被指代理銷售的一隻理財產品無力還款。有分析員擔心,當局嚴治理財產品,將令內銀業務增長大幅減速,極端情况下甚至有機會因此要抽水集資。


高盛:增設計產品難度 增幅料降

今次銀監會發布理財業務投資運作通知,針對的是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產品,而有關資產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例如信貸資產、信託資產、委託資產、承兌匯票、信用證等(下稱債權資產)。銀監提出多項要求(見表),包括每個理財產品都要有相對應的投資資產,而且每個產品都要單獨管理,有獨立帳目。高盛指出,此舉會增加銀行設計理財產品的難度,因此預期今年有關產品增幅會低於四成。


另外銀監亦規定,有關債權資產不得超出整體理財產品規模的35%,或者銀行總資產的4%。市場估計有關債權資產的規模約為2萬億元左右,高盛估計達1.8萬億元。中金則指出,有關的規模可能介乎不到2萬億至2.8萬億元左右,而在新規下可能超出上限,以致需要處理或出售的債權資產,應該不超過3500億元。除了處理這些多出來的資產,銀行也可以增加發行投資於上述債權以外資產的產品,例如投資於銀行間交易資產的產品,中金估計銀行或可多發行約1萬億元非債權新產品,以攤薄債權資產佔比。


禁止為產品提供擔保或回購

為減低銀行面對的風險,銀監規定,銀行不得為有關產品提供直接或間接擔保或回購承諾,高盛指這讓投資者不再假設銀行理財產品一定保本。但中銀國際認為,短期內銀行可能會顧及信譽風險,銀行還是會為大多數理財產品承擔責任。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日前發表一份關於內地影子銀行風險的報告,報告指出,雖然影子銀行可以作為內地官方金融系統的一種補充,但目前它對內地銀行體系帶來的風險要大於益處,因為目前內地企業負債水平已經較高。標普亦認為,目前大部分銀行都尚未能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投資者,銀行要承擔不少風險,影子銀行對未來3至5年內地金融穩定有重要影響。


明報記者 詹秀慧、李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