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環境局長黃錦星上任9個月,首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下簡稱《藍圖》),勾勒香港未來7年減排措施及目標,透過加強跨部門合作、針對各種污染源,例如淘汰舊型號商用柴油車、重組巴士路線、船舶泊岸轉油、優化發電燃料組合等招數,令兩種政府形容為最棘手的污染物——大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及二氧化氮濃度符合新空氣質素指標,惟路邊二氧化氮濃度,預計至2020年仍較新指標超出約1倍,達標無期。
綠色力量批評《藍圖》減排力度仍然不足,例如未有限制汽車增長量,擔心交通擠塞愈來愈嚴重,排放廢氣增長抵消減排措施,令2020年達標口號淪為空談;該環團對政府拒絕增加路邊空氣監測站表示失望,促請政府於空氣污染指數經常超標的荃灣、屯門及東涌加設路邊監測站,保障市民知情權。
新指數分1至10+級 忠告健康風險比率
黃錦星昨表示,改善空氣質素是本屆政府環保政策的重中之重,政府的空氣質素政策會以市民健康為大前提,目標是在2020年大致達到新的空氣質素指標。被問到《藍圖》與上屆政府的22招改善空氣質素措施相若,是否「舊酒新瓶」,副局長陸恭蕙承認「(改善空氣污染)不會有全世界都未見過的措施」,《藍圖》的重點是將健康與減排掛鈎,顯示今屆政府的決心大得多。
《藍圖》指出,本港明年會按世衛建議推行的新空氣質素指標,以及與新指標掛鈎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新指數會取代現有的空氣污染指數,分成1至10+級,每級都有對應健康忠告及健康風險增加比率,但不會成為法定指標,並無約束性,打工仔在空氣污染嚴重日子仍要如常上班。陸恭蕙承認,新指數較舊有嚴謹得多,預料明年正式推行時,超標日子會大幅增加,但不代表空氣質素惡化,她指出,未來兩三年隨專營巴士公司更換舊巴士,強制淘汰舊商業柴油車及全港的士更換催化器後,路邊粒子及二氧化氮會逐步下降。
陸恭蕙﹕換舊柴油車仍難達標
對於到2020年,路邊二氧化氮仍然超標1倍,陸恭蕙未有正面回應政府會否再出新招,進一步改善路邊的二氧化氮排放,她只說香港城市高樓林立,路面空氣質素一般較大氣差,即使推行更換舊柴油車等措施,仍難以達標,「這是真實情况,倫敦都遇到類似問題」,若區域空氣有改善,才有望紓緩路面的空氣污染情况。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