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葵涌貨櫃碼頭每日貨如輪轉,看似風光繁榮,但碼頭的正常運作,原來靠一班前線工人多年來,每天日灑雨淋連續工作24小時,1小時處理逾30個貨櫃,平均約2分鐘處理一個,他們無固定飯鐘及休息時間,甚至要在工作崗位小解。近年行業人手短缺,遇上旺季及打風,有理貨工人曾通宵工作4日,批評資方無視工人2003年SARS時,願與資方共患難減薪,但現時「減有份、加無份」。
常臨時加班 15分鐘啃飯盒
50歲的黎先生,擔任「抓結員」14年,負責將起卸貨櫃機的繩索緊繫於船上貨物,多年來每日由早上8時開始,風雨不改工作24小時,每月上班15天。他稱,每日平均約處理3艘貨船的貨物,每小時處理30多個貨櫃,沒有指定飯鐘及休息時間,「飯盒送到就盡快用15分鐘食,與其他工人執生互遷就找時間休息」。他稱,由於公司人手短缺,經常要臨時加班至工作48小時,「公司不會預先通知你,無人就着你頂替」,曾連續工作72小時。他坦言因工時長感到疲累,亦擔心精神不夠而「叉錯腳」發生意外,但亦無他法。
稱SARS減薪未追回97年薪酬
黎批評,他入行時日薪1400元,2003年曾被減薪至1060元(時薪44元),在工會積極增取下,2011年才加薪至1300元(時薪54元),但仍未回復1997年水平,「上年已無加人工,現時起碼加薪10%才能追上通脹!」
斥公司「減有份 加無份」
50多歲的黃先生,任職碼頭理貨員10多年,負責將船上貨物搬進貨櫃,同樣日做24小時,當年日薪1100元。他稱,碼頭人手短缺,工時極不穩定,隨時加班,「今日不知明日事,有船到時又不夠人手,便要隨時開工」。他稱遇上颱風日子,貨櫃碼頭要做足安全措施免生意外,故他們要加班工作,試過連續工作4天。他批評,資方於2003年經濟不景時減薪,至今經濟好轉,「減有份、加無份」不合情理,要求資方將日薪最少增至1600元。
明報記者 邱雅錡 雲錦鋒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