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俄中非建長遠關係 金磚國圖破世銀壟斷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31日 06:35
2013年03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俄羅斯及非洲3國,重點各有不同,俄羅斯是構建大國戰略關係,非洲之行則是對傳統友好國家加注動力。在南非的訪問更是同時舉行金磚五國峰會(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南非),並與另外10個非洲國家領袖會面。顯然,習近平上場後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除了俄羅斯,黑色大陸非洲亦極重要。


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內地學者多次表示「不針對第三國」,所謂第三國即是美國。不過,當習近平結束對俄羅斯訪問後,中俄宣布簽訂15億美元(約116億港元)購買武器合約,包括購入最先進的蘇-35戰機及4艘常規動力「拉達級」潛艇。這些尖端武器賣給中國,說明兩點﹕一、俄羅斯已成為中國主要武器供應國,兩國關係絕非徒具形式的戰略伙伴;二、中俄軍事合作是長遠目標,售賣戰機或潛艇這些高尖武器,不是貨銀兩訖的短暫關係,而是有後續的零件及維修支援,以後機艦的軟件更新,需要穩固的外交關係為支柱,而現時的中俄關係,正可擔任這種角色。


中俄武器交易

足見關係不淺

對俄羅斯關係是長遠性質,對非洲關係也作如是觀。中國與非洲關係悠久,交往頻繁,以習近平為例,他在不同工作職位上先後訪問非洲達6次。中共建政後,遭受美國圍堵,與北京有交往的多是新興獨立國家,而這些國家每集中於亞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即內地所說的「亞非拉」。中國1971年加入聯合國,與亞非拉的支持分不開,當時中國領導人便說過,「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們抬進去的」。六七十年代,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與非洲關係未見冷卻,坦贊鐵路便是在中國國民經濟瀕於破產的年代援助興建。若說中國與朝鮮是「中朝人民鮮血澆成的友誼」,中國和非洲的關係則是「用中國人民口糧堆起來的友誼」,習近平這次到訪非洲,在南非德班與烏干達等10國領袖會面,是敘舊多於一切的彰顯。


中國爭取非洲國家的支持,客觀上也涉及資源戰爭,中國近年經濟起飛,資源需求大增,但這條資源路並不好走,經常受到外國卡壓,非洲擁有大量天然資源,正是中國所求。在政治關係上,這次習近平會晤的非洲國家領袖,不少在脫殖獨立過程與中國關係密切,南非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在飽受打壓年代已與北京頻密往還,莫桑比克的情况也類似,坦桑尼亞則是經援伙伴,習近平的訪問,鞏固老朋友關係意味極濃。


「金磚」 擬設開發行

有利發展中國家

行程另一焦點是金磚五國峰會,會上同意成立應急基金,中國出錢最多,以助發展中國家基建開發。金磚五國本來有一個極具戰略意味的想法,就是設立開發銀行。二戰之後,世界銀行一直是發展中國家貸款來源,不過,由於世銀行長不成文由美國人擔任,世銀遂成為對發展中國家施行「監督」的組織。不要小覷世銀,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而言,世銀援助有如輸血,不可或缺。然而亦由於此,一國如何發展由世銀主導,自主性大為削弱。這次峰會雖未能就開發銀行具體內容拍板,相信要待以後的峰會才定,但這一想法對未來開展金磚五國的影響力大有作用。


必須指出,金磚五國之間的關係,與中俄或中非不一樣,主要是經濟為先的非政治結盟。中國的社會制度與其他4國不一樣,况且中國與印度仍有邊界爭議,若把金磚五國視為另一個與歐盟相若的關係緊密組織,未免過於樂觀。別的不說,單就武器購置而言,中國雖向俄羅斯購買百億軍火,但被認為中國軍事上潛在對手的印度,卻是俄羅斯另一個主要軍火貿易國,武器裝備之中俄貨佔七成,普京去年連任後訪印,簽署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軍火合約,中國的百億與之相比,僅是一半。因此,倘若認為金磚五國是另一個政治聯盟,而把所有的政治籌碼都押進去,那是過於一廂情願。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