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3水庫現裂縫 下游急疏散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1日 06:35
2013年04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四川雅安蘆山昨日發生地震後,當地有34座水庫受損,其中蘆山縣的沫東水庫及苗溪水庫,以及天全縣的始陽水庫出現裂縫,威脅下游居民。蘆山縣寶盛鄉及玉溪河一帶一度出現堰塞湖。水庫受損及堰塞湖都是地震後經常出現的後續災害。另外,中央氣象台預測災區未來幾日有雨,增加發生地質災害威脅,勢影響救災進度。


四川省水利廳昨指出,地震造成災區34座水庫受損,1989處供水工程出現不同程度損毁,近30.3萬人供水受影響。受損水庫主要分佈在雅安、成都、眉山、樂山、涼山等市州。有關部門初步調查發現,蘆山縣的沫東和苗溪水庫,以及天全縣的始陽水庫都出現裂縫,當地防汛部門已疏散下游居民,並設法降低庫存水位。


堰塞湖一度出現

雅安市防辦昨下午報告,指蘆山縣寶盛鄉和玉溪河一帶出現斷流,上游河道可能出現堰塞湖。水利部門之後組成應急隊伍趕赴現場監測排險,並在下游設立避險區。蘆山縣防災辦昨晚報告,稱震後玉溪河上游一度出現堵塞,其後漸被水衝開,目前該河段雖還有部分堵塞,但已無重大險情。


堰塞湖是由火山噴發物、滑坡體、泥石流、冰川堆積物等形成的自然堤壩,橫向阻塞河谷,令上游蓄水而成。一般4.5級以上地震,都有可能形成堰塞湖,6級以上地震造成堰塞湖的可能就更大。雖然堰塞湖表面上與人工水庫類似,但堰塞湖主要是由震後石塊土塊堆積而成,壩體結構鬆散,隨着水位升高,就會出現滲流、塌壩,洪水等,會為下游帶來滅頂之災。統計顯示,有22%的堰塞湖在形成後一日內崩潰,10日內潰決的比例佔一半左右,在一年內潰決佔91%。


1933年堰塞湖潰決死兩萬人

1933年四川疊溪地震形成多個堰塞湖,並在45日後突然潰決,造成逾兩萬人死亡。據水利部統計,2008年汶川地震後形成的大型堰塞湖有34座。其中北川縣唐家山崩塌就形成了約3億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挖泄洪槽,並疏散堰塞湖下游約21萬人,花了將近一個月時間才解除危險。


氣象台﹕多區山泥傾瀉風險高

中央氣象台預測,災區未來幾日氣溫介乎14℃至24℃,有雨,或會影響救災,包括增加發生地質災害的威脅。國土資源部與氣象局昨日聯合發出警報,指災區日內很可能發生地質災害,包括雅安市中北部、甘孜州東南部地區、蘆山縣、寶興縣可能出現崩塌及山泥傾瀉;蘆山縣的大川鎮、太平鎮、雙石鎮、寶盛鄉及寶興縣局部山區發生地質災害風險較大。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