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色生活﹕我粗糙,但我有營長青網文章

2013年04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4月21日 06:35
2013年04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們每天吃的白米,絕大部分是澱粉質,對我們是重要,然而相比起糙米,營養價值便較低了。


雖然大家也知道糙米營養好,但糙米仍然不受歡迎。


記者早前參加了袁易天(TV)在馬寶寶社區農場的糙米工作坊,他劈頭第一句便問,為何糙米難吃?

答案不離硬、嚡、難消化。糙米糙米,粗糙也,有名你叫。


難道糙米,一定等於難吃?

蘋果皮營養豐富,但有些人偏愛把它削走,白米如是,我們吃進肚裏的飯,都是精磨白米。白米只是稻米的胚乳,外層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纖維的胚芽和米糠都初磨走了。為何說糙米有營養?因糙米,只是脫去穀殼,仍保留胚芽和米糠層。


工作坊上,TV面前有真空煲、煤氣爐、飯煲內膽,枱上有紅米、紫米、高山糯米及糙米,他捲起衫袖,忙於舀米煲飯,準備化腐朽為神奇,希望人們對糙米改觀。


吃糙米有咩好?

TV並非職業廚師,而是一名全職農夫,畢業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曾任編輯、教師,十多年前,發覺在城市生活勢色不對,最愛始終是農耕,於是重操故業,做全職務農有機耕種。「重操」,因為他來自農村,父親是傳統農夫,從小在田裏幫手,熟悉農務。TV平日多教人有機耕種知識和技巧,更常為永續農業和本地農民發聲。今次,他教大家認識糙米。


未講糙米,TV先介紹米,一般食用的稻米分為粳稻(蓬萊米)、秈稻(在來米)以及爪哇稻三大類型。蓬萊米主要種植在華中、中國東北、日本、台灣,米形短而粗;在來米主要生在中南半島、華南、台灣、印度半島等地,米形長;而爪哇稻,原產於爪哇,主要長於印尼,米形不長不短。不同地方的氣候和土壤適合種不同的米,那麼怎樣分辨是糙米呢?概括而言,「若米有顏色的米皮保留,基本上都可稱為糙米。」TV說。


煮糙米 浸過夜 飯軟熟

米是我們的主要食糧,大家也是吃白米長大,父母不會主動煮糙米,因糙米又硬,又難消化,怎比得上一碗軟綿綿的白飯吸引?原來糙米難吃,很大原因是一般人用煮白米的方法煮糙米。TV每次煮飯,把糙米洗淨後,將糙米浸過夜,然後直接煲,有時甚至浸一至兩日,浸過的糙米,飯變得軟熟。糙米要先浸後煮還有重要原因,「糙米跟大多數穀類一樣,含大量植酸,阻礙吸收礦物質。解決方法是,煮糙米前一定要浸,浸水後啟動種子發芽,生產植酸酵素分解植酸」。


肉桂葉防穀牛

糙米的米皮有米油,又營養豐富,所以易有穀牛,TV表示,在糙米中加肉桂葉、蒜頭等有味香料,存放雪櫃,可減少穀牛。


真空煲內膽 保暖瓶 瓦煲

節能煮米法

一般人煮飯用電飯煲,TV即席示範其他節能煲飯方法,「用真空煲內膽將米煲滾,然後放在真空煲內,半小時後便熟」。還有一個節能方法,就是用保暖瓶,「晚上把三兩匙米放進保暖瓶,加滾水,第二朝便會變成飯。」用保暖瓶煮飯的確省電節能,而且十分方便,記者有朋友每天也是用此方法煮早餐,晚上加米、蝦米及冬菇在保暖瓶內,再倒入適量滾水,第二朝便有粥吃。不過要緊記,用此方法必定要選購保溫性能良好的保暖瓶。說到最好味的飯,TV認為是用瓦煲煲,「想食好味煲仔飯,不要用闊口瓦煲,要用較窄口的豬膽型瓦煲,當煲飯時,保留較多蒸氣,令飯更軟熟」。


米飯原味 口感煙韌

談了大半小時,傳來陣陣飯香,大家排隊裝飯,試食不同種類糙米,面前的糙米飯平實樸素,能讓人吃到最簡單的米飯味道。沒有作假,這碗糙米飯比我以往吃過的都好吃,飯香撲鼻,口感煙韌,不硬不嚡,簡單的在飯中添一點豉油,加一點麵鼓醬,已令人想再添吃多碗。


文 李佩雯

圖 尹錦恩

編輯 蔡曉彤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